文关公、武关公、大象、乌龟……在天脊菜市场的南门口,一张简陋的桌子上摆放着一件件活灵活现的根雕作品,不时有人驻足观看。随便一打听,才知道这些根雕是旁边修鞋匠张保喜的作品。
说起进行根雕创作的来由,张保喜老人一脸羞涩地说:“我这就是消磨时间。”原来,前两年在天脊菜市场附近出现了不少机器制作木质手串的商贩,制作手串成本小、利润大,这比修鞋赚钱多了。于是,张保喜立刻张罗着准备购买机器。然而,干活时一次意外让张保喜的眼睛受了伤,家人也坚决阻止他干这些劳心费神的“生活”。
无奈,眼睛好了以后,张保喜琢磨,不让我干这个,我能不能干不用机器不用电就能干的活呢?张保喜在这里修鞋、配钥匙也有二十多个年头了,也成了市井生活、行业百态的“活字典”。2015年后半年的一天,他突发灵感:我何不尝试做做根雕,这不需要电,一把小刀就解决问题了。从此,张保喜就开始了根雕创作,一发而不可收拾。
别看张保喜老人已经69岁了,耳不聋、眼不花,尽管浓密的头发已经花白,穿着上也不甚讲究,可是配钥匙、修鞋手艺顶呱呱,菜市场周围乃至山化的人一说修鞋、配钥匙都找他。
张保喜从小没有念过书,却是一个非常心灵手巧的人。小时候由于家里穷,他早早就给人放羊,后来当过钣金工、瓦工、炉匠(就是补铁锅的人),烧砖、盖房子也是一把好手。每从事一个行业,张保喜都靠着钻劲儿干得有模有样,熟悉他的人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做根雕也是,他根据树根形状自己设计出形态各异的动物形象,在修鞋、配锁的空闲时间,一个小板凳、一把雕刀,他就旁若无人地进入自己的创作状态。他的作品形态各异,有时还会在原有形态基础上添枝加叶,让作品更加完美。虽然不能和大家相提并论,但是可以看出,每一件作品都融入了他的思考和精神存在。曾经有一次,一个关公像才完成初步雕刻,一位顾客就以伍佰元的价格买走了。作品第一次被买走,还是这么高的价格,张保喜至今还清晰记得。
“干了一辈子活闲不住,年龄大了干别的也干不动了,出来就是消磨一下时间,现在做根雕,就是一个爱好,也不指望它给我带来多少收入。”望着张保喜老人专注的神态,我看到的是一种豁达开阔、悠然自得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