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爱看《还珠格格》,因为紫薇格格而知道了有一种花叫紫薇,可一直搞不清紫薇花是什么样子,只是觉得既然能作一位格格的名字,那么紫薇花一定很名贵。身为洛阳人,我所知道的最名贵的花是牡丹,牡丹又大又鲜艳,那么紫薇花一定差不了。所以,我想象中的紫薇一定是很大的、紫红色的、像月季一样的花。
直到去年夏天,跟朋友走在路边,傍晚的凉风阵阵吹拂,吹得一旁矮而稀疏的行道树花叶乱颤,朋友指着说:“你看,紫薇花开得多好!”我一下子就站住了。“什么?这就是紫薇花?我早就认识啊。”我说。
我的记忆一下子就回到了童年时代。那时候,我们那个家属院门口就有两株紫薇花——不高,然而极茂盛。每到放暑假的时候,花就开了。那花,很难说是什么形态,就好像极皱的皱纹纸剪了很多不规则的豁口,再攒到一起,花不成花、瓣不成瓣,用汪曾祺的话说,“只是碎碎叨叨的一球,当中还射出许多花须、花蕊”,更是乱糟糟的一团了。
花没个样子,枝叶也不大有用,虽然很茂盛,但似乎就只显得枝条多,叶子并不十分稠密。况且树身矮,多少年也长不大,一点也不能提供阴凉。紫薇花还结着一些不怎么红的小豆豆,其实是它的花苞。只可惜这豆子里面没什么汁水,远不如豆角和木耳菜结的紫黑色浆果来劲儿。好在那两株紫薇花的颜色倒也还鲜艳,一株紫红,一株粉红,很娇。
所以,当我知道原来这就是紫薇花的时候,一方面觉得心中为紫薇花筑起的神坛轰然坍塌,另一方面又有一种与老相识重逢的快乐。不过到底还是为紫薇格格鸣不平——堂堂公主,怎么配了这么一种平凡的花呢?
随手查了一些资料,才知道紫薇花大有来头。自古以来,帝王和贵族都崇尚紫色,紫气东来,是祥瑞之气,紫薇花的紫色很正,自然是皇宫上苑的宠儿。恰好古代天象中的紫微星,代指帝王之居,“紫薇”与“紫微”重音,加上紫薇花花繁色紫,寓意吉祥,在唐代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国家的决策机构中书省改称“紫薇省”,长官中书令改称“紫薇令”“紫薇郎”。
所以紫薇花又被称为“官样花”,一个读书人,如果能够考取功名,成为紫薇郎,那是件很荣耀的事情。白居易写道:“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我们看的是孤独寂寞,其实人家写的是志得意满。
紫薇花颇有骨气,不与春花争艳,独在盛夏吐露芬芳,这种不逢迎的姿态尤为文人所喜爱。想来古代的文人也真有趣,他们孤芳自赏,本不喜在朝堂上争名夺利,却又恃才傲物,总觉得孤芳自赏难免可惜,而纷纷去考取功名,一旦实现抱负,便禁不住扬扬得意。于是,失意的时候,他们怜惜紫薇的孤寂,得意的时候,他们赞美紫薇的孤傲,说来说去无非为的都是自己。倒是这原本并不怎么起眼的紫薇花,年复一年,真正无声而孤寂地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