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园的前身是楼顶的斜屋面,昏暗、闭塞、空气欠佳。装修时特地打开斜屋面的一部分,让它重见天日,然后铺上地砖,搬来泥土,围上栏杆,形成了一座小园。
它坐北朝南,面积虽不足二十平方米,但分区明确,春花夏绿,秋果冬菜。徜徉其间,悦目赏心。极目远眺,视野开阔,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这里不仅是花园和菜园,也是生活中的游园、心灵的憩园。
小园前面建有一排花坛。栀子花开时洁白如雪、香气浓郁,无论酷暑严寒,枝叶碧绿,青葱依旧。团团簇簇的月季花,一年四季常开常新,枝条旁逸斜出,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红黄相间的像彩虹,常常引来路人抬头观赏。几株百合,修长的身姿在栏杆旁相拥相依,盛开时,硕大的花瓣白里透红,有的低垂着,带着些许羞涩的意味;有的昂扬着,像喇叭一样,仿佛在歌唱美好的春光。
用青石板围成的菜园,占据了小园的中间部分。瓜棚豆架分成三个层次,向高处伸展开来。西红柿淡青和淡黄的果实,甘居底层。苦瓜的藤很纤细,所占空间有限,而黄瓜开花结果较早,错开了生存的空间。它们不争不抢,处在中间层。丝瓜、南瓜、扁豆都是迟熟品种,藤蔓长得很长,生机旺盛,爬上了最高层,在瓜架上横铺开去,将瓜果、豆荚高高地悬挂下来。菜园左右两侧,摆着花钵和泡沫盒,装上泥土,种有苋菜、韭菜、小葱、辣椒这些植株低矮的蔬菜。自家小园中出产的蔬菜瓜果,全是绿色产品。
一棵植物演绎着一部生命史。一个南瓜,从当初细小的种子,一天天长大、丰盈、成熟。一枚西红柿,由青涩渐渐变成橙黄,直到红润。一朵月季花,由小小的蓓蕾,渐渐膨胀开来,直到绽开鲜艳的花朵。观察这个过程,就像守望身边的一个孩子,从婴儿,到幼儿,到少年,到青年,慢慢长大。瓜果花木的生命同人的生命一样,都有孕育、诞生、成长、成熟的过程,谁也阻止不了破土而生的力量与成长的脚步。看着它们,养眼怡神,心中总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和愉悦。
庚子之春疫情突袭,使我们猝不及防,困于武汉近三个月之久。身在江城,除了心系家乡的亲朋之外,小园中的花木也让人牵挂,心想它们说不定早就干枯了,还计划着回去之后如何补种。解禁后回家一看,客厅里的几盆吊兰已经蔫萎了,连忙赶到小园,几株月季花和栀子花依然青葱,在微风中挺立着,而百合花冲破泥土,长出微红娇嫩的新芽!我不禁大吃一惊。
人们常常感叹,“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形容人的生命如草木般脆弱、短暂。然而,不可忽略的是,一棵树、一朵花、一畦蔬菜、一片叶子,它们在与逆境抗争时,那么坚韧,那么顽强。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过一句话:“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是啊,苦难造就伟大。沙漠里的仙人掌、峭壁上的迎客松、立根破岩的竹子……它们活着的姿态使人心生敬意,恰是因为遭受了非常之苦,成就了非常之美。经历过疫情考验的我们,何尝不是如此?这是一次磨砺,也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命力、凝聚力的强烈激发。所谓“多难兴邦”,其奥义也在于此。
如今的小园,愈发葱郁,许是那几个月的逆境抗争增强了“免疫力”。我被草木不屈服于贫瘠与干旱的生命力所深深折服,心灵得到抚慰。揣摩片刻,忽得一联:观水看山,原可放开视野;栽花种菜,更能安妥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