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坐落在合肥城南。提到“城南”,免不了让人想起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我对合肥城南的记忆,虽然简单,却也是伴随着我的整个成长过程。那一声声的吆喝叫卖,田间地头埋头劳作的身影,孩子们鸡飞狗跳、你追我赶的嬉笑打闹,这些,好像还近在眼前,犹在耳边。
今日闲来无事,便冲着兴头,漫步在宁国路的街头。车水马龙的宽敞道路,郁郁葱葱的公园凉亭……记忆中的一排排平房,已经被悄然耸起的高楼大厦所取代;而日常穿梭的荷塘田埂,摇身一变,成为了人们散步、纳凉的亭榭公园。一切都变了,一切似乎又没变。夏日略显燥热的风扑面而来,混杂着老与新、快与慢的味道。
不知不觉中,走到了罍街。罍街,从命名到建筑风格,都能感受到它所承载的老城区记忆。一砖一瓦,都是“徽派”的;一声一响,都是合肥的乡音土语。墙上挂着的一幅幅照片,都是老城的发展历程,也让我脑海中的记忆慢慢涌现。
这是我生活了十多年的地方,小时候的记忆,远比烙印的更加深刻:门前的小河缓缓而流,一只只蜻蜓展翅停在水草上。河边的孩子们,手拿粘着蜘蛛网的铁丝,嬉笑奔跑;鲜红的小龙虾,悄悄地从洞中露出头来,等待它们的是一个个席地垂钓的孩子——这是他们最安静的时刻。桑树茂密繁盛,孩子们兴奋地为养的蚕宝宝觅食,没承想,一个个的嘴巴早被桑果染成了紫红色,不知到底是来采桑果,还是来采桑叶。一根橡皮筋,便能玩耍半个晌午;几张画片,拍得小手通红;捉迷藏的游戏,总是在“妈妈叫我回家吃饭”的叫喊声中结束。而小时候的我,最喜欢做奶奶的跟屁虫,农闲的时候,奶奶就会拉着我去看戏,虽然懵懵懂懂看不懂,却偏偏喜爱看戏的热闹场面。
后来,我们逐渐长大,老城也在不断发展。让我们欣喜的是,虽然城南已经焕然一新,早已不是曾经的“城南乡”了,但是,城南依然有着曾经的情怀和印记。
罍+巷的入口处,最醒目的便是地上画的跳房子图画:孩子们随手拿起旁边的石子,一扔,一跳,不用几秒钟便成了好朋友。再往里去,一个个孩子排队在大象鼻子的滑滑梯前玩耍,在闹市中一点也不违和,恰恰增添了一股童趣。旁边传来“厹”“你真厹”这样的合肥方言,让人仿佛置身于村头巷尾的闲唠家常中。罍街茶馆,曾经带着家人去过一次,开场的一段曲艺展示,很容易将我拉回小时候跟着奶奶去看戏的时光。在罍街走一圈下来,眼及之处,都是记忆中的人和事,让我感叹、怀念,心生欢喜。
曾经有人说过,一座城市的价值,不在它的历史悠久,而在它对悠久历史的记取;不在它的物质丰盈,而在它的文化底蕴;不在它的实用,而在它的精神。再也没有人称呼我的家乡为“城南乡”了,我的家乡,再也不是那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村庄了,如今,这里是高楼大厦,万家灯火;但也还有园中小亭,小街小巷,流水潺潺。我们阻挡不住城市发展的步伐,但是我们能够留住地域的特有印记。
如果有人问我关于合肥老城的故事,我会说,是变了,也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