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做的土布鞋,在家乡很出名。
她选用家乡的土棉布做鞋帮,因为土棉布是家乡人自己种植棉花、自己纺纱、自己织成的土布,既柔软又结实,穿着特别舒服。她做的鞋底,更讲究质量,选用竹笋叶、棕片和土布做材料,再用浆糊裱成“袼褙”(家乡话,用浆糊把五六层土布、竹笋叶、棕片裱起来晒干后做成的鞋底,称袼褙),鞋底的表层再用白土布包裹起来后,用底线(用棉花自己纺成的一种纯棉线)一针针密密麻麻地把鞋底缝好,然后再把鞋帮缝上。一双漂亮的布鞋就算完工了。
母亲做一双布鞋,至少需要五六天的时间。由于做工认真,一双布鞋可以穿一至二年。上了年纪的老人,由于不像年轻人那样走路多,可以穿三四年甚至更长时间。
在我的记忆里,我们一家人都穿母亲做的土布鞋。我从出生那天开始,就一直穿着母亲做的布鞋长大,直到参加工作领了第一次工资后,才开始穿上胶鞋,后来又穿上了皮鞋。
母亲做鞋十分辛苦,白天要到地里参加生产队劳动,夜晚时分才点着煤油灯低着头在一心一意地做鞋,一直要做到深夜。这样一来,一双布鞋至少需要半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做好。做布鞋,最难最累的就是纳鞋底。因为鞋底是用笋叶、棕片、袼褙和棉布做成,约有1.5厘米厚,纳鞋底十分吃力,厚厚的鞋底,首先用大针把鞋底穿透,再用针线顺着穿透的针眼一针针密密麻麻串起来。纳鞋底非常费劲,需要有一定的力量。为了不损伤手指和手掌,母亲纳鞋底时,手指上戴着一道铜箍子,针就抵在铜箍子上,然后用力,针线才能够穿透厚厚的鞋底。这样,纳一双鞋底至少需要三四天的时间,如果只是夜晚纳鞋底,则需要半个月左右。
我们穿的每一双布鞋,都付出了母亲的艰辛,不知母亲点着煤油灯熬过了多少个辛辛苦苦的日日夜夜,每一双鞋,都印证着母亲那颗贤慧勤劳和善良的心。
穿布鞋也很讲究,不懂得方法的人,穿新鞋时如果不注意,往往会把脚磨出水泡。会穿布鞋的人,都掌握了这样的穿鞋经验:穿新鞋时,不能走远路,更不能像现代人一样穿着新布鞋去跑步锻炼身体,或去打球等。走远路或锻炼身体时,需要穿旧布鞋,因为旧布鞋非常软和,不会磨脚。因此,如果穿刚做好的布鞋,只能休闲散步,穿上一个月后,就像旧布鞋一样软和舒适了。这就是家乡人穿土布鞋的经验。
我参加工作后,家里也渐渐富裕了,我们全家人开始陆续穿胶鞋,以后又穿上了皮鞋。现在,鞋类更加丰富了,什么样的鞋都有。
然而,母亲在80多岁时,分别给我们全家人各自又做了一双土布鞋,她说是给我们全家儿孙作个纪念。
在我的家乡,人去世了,无论是谁,或老或少,或官或民,或富或贫,都要穿上一双新布鞋。因此,至今家乡仍有做布鞋的老人,甚至一些年轻的姑娘媳妇也有人会做布鞋。在大街小巷,有专门卖土布鞋的商贩,多数是家乡的老妪。她们边做边卖,生意说不上好,收入也谈不上高,但这些老妪仍然喜欢做土布鞋。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技艺的传承,它体现了家乡人的一种情怀。
虽然母亲已去世多年,但她留给我们每人一双的土布鞋,我们至今仍然好好地保留着,这不仅仅是一种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