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最后一次去南侨中学是1990年,父亲即将从教学岗位退休,恰好是我大一的暑假,便去帮他收拾行李,也去重访故地、道别故人。后来,我就再也没去过了,只听说校园大建设,破旧、低矮的课室和宿舍已基本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新楼。我在为校园旧貌换新颜而欢欣的同时也顿感失落。心想,崭新的楼房占据了当年旧处,再也难以寻找睹物思人的感觉了,所以再访故地的冲动也渐渐平淡下来。
当然,多年没重访旧地并不代表我不念旧,毕竟那里是我度过六年中学时光的地方,那景那人那事不时一幕一幕的在我眼前掠过。
那时的南侨中学除住着部分教师家庭外,寄宿学生不多。记得每学期开学后,一早听到的不是琅琅的读书声,而是高级游泳教练吴老师赤膊带着小游泳队员在操场跑步时的吆喝声,“快跑!不吃苦怎么能出好成绩!”只见高矮不均的男女队员加快了脚步,边喘气边喊口令。完成体能锻炼后,他们还需到学校对面的河流中进行游泳训练,不管酷暑寒冬,每天都坚持吃苦耐劳,为拿金牌而拼搏!
上午放学后,师生不约而同地涌向学校饭堂,来这里搭食的学生并不多。毕竟是物质匮乏的年代,粮食短缺,油水不足,供应饭堂的多是备用粮,米粒有点发黄,菜量少且单调,经常是一小碟咸菜炒肥肉或豆芽炒韭菜等,尤其是几块近乎透明的肥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生们总赞叹厨师歹叔的刀功绝活。应当说,相比带便当上学的农村同学,在学校搭食的都算是生活条件优越的学生了,许多家在乡下、徒步走远路上学的同学,每天便当的标配基本是稀粥、咸菜、黑橄榄。
校园最热闹的地方就是放学后的操场。爱运动的师生挤在这里,篮球、羽毛球比赛几乎天天进行,许多人往往奋战到黄昏时分才渐渐散去。
当夜幕慢慢降临,宿舍楼亮起昏暗的黄色灯光。往日校园的夜晚特别宁静,偶尔听到围墙外零零碎碎的自行车响铃声。自从刚毕业分配到学校任教的青年教师多起来后,校园的夜晚开始热闹起来,尤其宿舍楼里经常发出欢声笑语。许多青年教师多才多艺、能歌善舞。3楼的马老师一手好吉他,经常弹唱罗大佑、侯德健的流行曲;2楼不时传来杨老师哼唱邓丽君的靡靡之音;1楼走廊里,陈老师总笑眯眯地拉着小提琴练习曲……他们的吹拉弹唱惹来许多学生艳羡的目光,也吸引师生驻足、拍掌、跟唱。闲暇时的自娱自乐,是青年教师们的精神寄托,也成了校园生活的重要部分。
随着时间推移,读中学时印象较深的趣事许多已经慢慢淡忘了,但有一件事却记忆犹新。有一次课休,学校突然响起大广播:校长通知,所有学生回课室座位上,全体老师检查每一个学生的书包和课桌,发现有琼瑶小说的,一律没收并严肃处理。顿时课室哄闹起来,多少“琼瑶迷”惊慌失措、忙乱不堪。班主任一踏入门,全班异常的安静……
弹指一挥间,三十载春秋如白驹过隙,当年的少男少女们都已步入中年,在难得相聚时总爱追忆往昔岁月,历数当年事,笑中带泪,泪中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