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书 美文 故事 作文 树洞
全部 情感文章 经典文案 心情日记 散文精选 写日记 情感故事 文案 好词好句

儿时玩“秋凉”

《离线请留言》。。。
发表于 2022-06-12 20:22

窗外声声入耳的鸣叫在提示我:尽管秋老虎尚有余威,但毕竟秋天来了,秋风凉啦!

我老家管这种学名为蟋蟀的小虫叫“秋凉儿”。上世纪50年代初我看过小人书《促织》,老师说,古代这小虫“吱吱”一叫,便是在敦促织女们:冬天要到了,快织吧,等着做寒衣哩!故此,蟋蟀又名“促织”。

这本书激发了我玩促织儿的积极性,听说石墙里的厉害便转向此处,墙缝儿不规则,不宜用细棍儿拨拉,何况易伤着促织,就把尿撒进去,果然给灌出来了。后来做了个水枪,提上小桶,往有叫声的墙里滋水;有一次被发现,连小桶都没顾上拿就一溜烟儿蹿了。

闻知墓里的蟋蟀“牙板儿”最厉害,便跟大孩子去坟地,我不敢进墓穴,又见扔出棺材板子,吓得再也不敢去了。于是大石头底下便成了经常光顾之处,管它有无叫声,使劲掀开或者半掀,看一眼再说;只是对草丛中的石头没兴趣,因为即使有,刚要出手,它便隐身在草里了。

平时衣袋装着卷好、封住底并摁扁的若干纸筒,还有“痒痒毛儿”,其系一种野草,撩拨蟋蟀,它便呲牙咧嘴地叫个不停;若不肯张嘴,谓之“不开牙”。每天放学去捉促织儿,回到家顾不上吃饭先把刚逮的跟旧的比试一番,优胜劣汰。

逮促织有讲究,两手各呈弧状挡住其头、尾,防它走跳;收进掌内再合拢拱起的双手,随之一手轻握有促织的手,另手取出纸筒并吹开,把口儿对着大拇指与食指围成的圈儿,促织便顺势进入纸筒;末后窝上四个折儿,再捏扁封住。整个过程做的如何,是促织儿能否保持“全须全尾”(两只长须和两根尾巴不能弄断;否则不光看着不顺眼,跟人家的斗也不被认可)的关键。遇见“棺材头”(其头扁平且前倾,两侧突出,鸣叫声异,不会斗)决不能要;倘误将其混入,则会“丧门”所有促织都哑然失声。

促织罐子是我拿粘土做的,里边都有用两个小拇指对接而打通的“隧道”;促织儿吃高粱、糙大米,“副食”是萝卜、白菜,还不能缺优质辣椒,为的是刺激它的牙齿能掐善咬。

蟋蟀交锋的“策略”多为两雄(雌的长着一根硬长尾巴,不会斗,叫起来连续发低音“兹愣愣”,俗称“弹弦子”)相逢,先是各自竖起翅膀叫上几声,以图壮己威杀对方锐气;然后开战。起初用头顶、拿腿蹬,接着相互撕咬;有时原地打转,或许是在选择位置,寻找战机。几个回合下来,败者灰溜溜地躲进隧道,胜者立于其顶趾高气扬地展翅高歌;那神采活脱“自鸣得意”的注释!

也有“二话不说”直接开打的。还有的开始时并不厮杀,一方不敌而逃,另方紧追不舍;岂料前者使的是“拖刀计”,待离得近了,突然扭身便咬将上去,后者猝不及防,被打得屁滚尿流。不管它们采用何种战略战术,结局皆为“胜方高声叫,败者钻隧道”。

我常以自己认可的佼佼者跟玩伴儿的斗一斗,谁的败了都不服气,赶紧对促织做“应急处理”,或让它吃几口辣椒,或是“颠颠”,即把促织儿放在伸展的手掌上,另手握拳轻捶手腕儿,促织几番弹起落下,弄得晕头转向,放进罐里茫茫不知所然,便狠劲向对方扑去。此乃斗蟋蟀时或许能够挽回败局而起死回生之常用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