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宣汉。每到夏天,宣汉城乡卖凉虾的挑挑和摊摊就随处可见。凉虾不但清热解暑还消渴解馋,因此深受宣汉人的喜爱。每次想起老家那碗甜凉可口的凉虾,一股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您若夏季去我的老家宣汉,不妨尝尝那美味的凉虾吧!
宣汉凉虾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先将上好的大米淘洗干净,浸泡半小时至一小时,然后打成浆。在锅里烧水,水里加少许食用碱,大火把水烧开后将米浆慢慢倒入,一边倒一边搅,此时,改用文火熬煮,熬成半干的糊状。一旁再准备一个盛有凉水的盆子,上面置放一把漏勺,漏勺的网眼不可太大,也不可太小,黄豆粒大小则比较合适。将煮熟的米糊通过漏勺注入盆中,一边倒一边用小勺在漏勺里不停搅拌。漏下去的米粉在水中成形,头大尾细,恰似一个个“小虾仁”。舀上一瓢这样的“虾仁”,淋上配制好的红糖水,再加些凉水,若再搁几个冰块则味道更好。
舀上一勺“虾仁”,一入口中便香甜滑嫩,冰凉爽口,凉虾也由此得名。这就是我们家乡颇具特色的一道名小吃,是夏天老家人消渴解馋的上乘佳品。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还是细娃儿的时候,就爱上了这看似平常却味道很好的凉虾。我家住在山区乡场上,自家做凉虾因做得少所以十分麻烦,每次想吃时就去挑挑或摊摊上买。一到夏天,为此我几乎天天找大人要钱。
那时,一分钱就可以买很大一碗,够我一个人慢慢品味一下午的了。那个年代,没有冰块,伴随“虾仁”的除了糖水、糖精水外,就是刚挑回的清冽井水,甜丝丝,凉浸浸,入口下肚,那真是爽极了。
进入八十年代,我调到县城工作,县城的夏天也到处都能碰到卖凉虾的。那时,女儿还在上幼儿园,也跟着我喜欢上了吃凉虾。
那年头,凉虾里已融入了不少现代元素。用糖精替代红糖、白糖的做法早已消失,而凉虾里放冰块已相当普遍。还有在凉虾里加水果丁,那就更“格式”了。常见的有西瓜丁、苹果丁、雪梨丁等,点缀到凉虾里,红黄绿白相间,既增加色彩又增添口感,还更加营养,十分逗人喜爱。
不过,这时一分钱已经不能买到一大汤碗,一碗凉虾大都涨到五角、一元,还有卖两三元一碗的。
八十年代末,很多企业职工下岗,宣汉县城夏天卖凉虾的挑挑和摊摊更多了起来。县农机厂有位下岗女工,姓张,是妻子隔房的一个嫂子,也干起了卖凉虾的营生。每次遇到我女儿买凉虾,她都不收钱。妻子说:“你们挣钱也不容易,该收的还是要收!”妻子教女儿:“你以后去买凉虾,把嘴巴放甜些噻,多叫她几声张舅母,没得你吃亏的”。于是,每当张大嫂挑着凉虾来到我家楼下高声叫卖时,女儿就立马找我们要钱,然后扑趴筋斗地跑去买。
女儿“张舅母、张舅母”地叫得欢,张大嫂舀凉虾的勺子也像长了眼睛,舀的凉虾总比别人多。女儿端着凉虾,常常蹦跳着回到家,那高兴劲别提了。
前两年,我和老伴暂住在北京女儿家里,夏天想吃凉虾却不见有卖。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个便民市场的豆制品摊上,发现了一种类似凉虾的食物,一问才知叫“蝌鱼”,想必因其形似蝌蚪而这样命名吧。我想也许是叫法不一样,这可能就是老家的那种凉虾吧。试着买了一斤多,到家后拌上红糖加入冰水,当凉虾吃了起来。结果,不但没吃出老家凉虾的味道,更没找到老家凉虾的感觉。
原来这“蝌鱼”不是用的米浆,而是用的豌豆粉。从形体上看,也没家乡的凉虾秀雅、亮丽、清醇。更重要的是,这里面根本无法找到那浓浓的乡情和家乡美食中那独特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