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儿女们各自从学校、工作单位回家,适逢周围乡村集市。正是赶年集的好时候,于是,我和妻携着儿女们尽情地逛了逛大年集。
逛年集自然要逛花市,虽说乡村花市不那么盛大,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变化,花市也渐成规模。
到得花市,儿女们的眼光要比我们迅捷得多,霎时,一种不知名的花儿摆在我面前,我并不是侍弄花儿的专家,就问:“这是啥花呀?”女儿娇嗔地说:“‘风信子’呢!”“哦,闻所未闻呢!”我平静地说。
我仔细地端详着“风信子”,圆鼓鼓的,就像一个洋葱头儿,外皮光鲜,呈紫色儿;顶部有五六个翠绿色的叶瓣,中央处些许花序紧抱在一起,似乎在凝聚着某种力量,期待某一时刻爆发。
回家后,儿女们仿佛视若什么“宝贝”,赶紧将风信子从塑料花盆中提取出来,再将泥土洗净,用剪刀剪平底部根须,插到漏斗型玻璃瓶中。瓶中装有净水,水面正好与风信子底部相切。
一切就绪后,在我和妻的建议下,将花瓶置于母亲的窗台边。理由有三,一是这里朝阳,利于花开;二是距离母亲近,便于赏花;三是装点内室景观,增添春色。就这样,风信子在我们的关护中潜滋暗长。
悄悄地,春节就到了。因为我多忙于家务,就忽视了风信子的存在。母亲却是一位有心人,除夕夜里,她说:“风信子蹿高了,顶部的花儿要开了。”“哦,好啊!”我应对着。
次日晨,鞭炮声后,我有了观花的闲暇。走近风信子,嗬,中央处果然窜出了花柱,足有20公分高。花柱上密布着一个个花苞,呈现出淡紫色,苞面上仿佛罩有一层白色的膜儿。
静等花开,这是我惯常的心态。所以,春节后几天里,该忙啥忙啥,读读书上上网,招待招待客人,看看电视节目,爬爬格子敲敲键盘,生活的节奏在有序中进行。妻子却有点急不可耐,嗨,怎么风信子还不花开?
正月初5日,是母亲的80岁寿辰。我和妻特地起了个大早,为母亲的生日开始忙活着。不一会儿,阳光爬上了窗户,我扭头朝窗户一看,呵,风信子绽放出了美丽的花朵!深紫色的花瓣儿,绿叶相衬,格外引人注目。
这一新闻,迅即传遍全家。风信子,成为母亲生日里的一大盛景。那天,许多亲朋来为母亲庆寿,其情也融融,其乐也陶陶。风信子与母亲,成为亲朋们拍摄的焦点。祝福母亲,愿您生命之花永远如风信子之灿烂!
大约过了五六天,风信子的花儿就开始衰微,犹如昙花一现。在我为之怅惘之时,不禁油然想到“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再来”等诗句,仔细思忖,的确发人深省。
还是儿女们有主意,为延续风信子的生长期,及时将其取出移植到花盆中。风信子的根部落入泥土,生机复还。我想,她或许正在做着下一个春天的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