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把“汉高祖”刘邦称为大孝子,并说汉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孝治天下”的王朝。刘邦真是大孝子吗?让我们揭揭刘邦的老底。
人说皇帝自有皇帝运,但刘邦小时候生性顽劣,不仅没有一点做帝王的征兆 ,反而是一个无所事事的混混,整天偷鸡摸狗游手好闲,根本就是一个无赖,他的父亲瞧不上他,更谈不上关心他,经常是棍棒伺候。就是这么一个混混,能对他的父亲有好感吗?当了皇帝会精心孝敬她父亲吗?特别是对他隔三差五地纠结一帮狐朋狗友来家蹭饭,一家人都很有意见。有一次,他大嫂看见他带一大帮人来了,就赶忙走到灶前,拿勺子猛刮锅沿,故意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表示饭已经吃完了。对此,刘邦“怀恨在心”。
世人说刘邦是孝子,多举刘邦逃难时把妻子踢下车和刘邦做了皇帝后如何如何孝敬刘父。但在我看来,这两件事更说明刘邦的所谓孝是假孝。有人考证说,根本就没有刘邦把妻子踢下车一事。这事有可能是后人故意编给刘邦的,本意是想说刘邦很孝,其实,恰恰说明的是刘邦假孝。车辆超载就该把妻子踢下车吗?首先一个好父亲应该自己下车,即使刘邦不下车,刘父也不会让孙子下车的,也会宁可自己下车。为了表现对父亲的孝,就把妻子踢下车是不可能的,对父亲没有感情基础的刘邦做不出来。
第二件事是,刘邦做了皇帝后,居然能够坚持五日一朝太公,向老人家行家人父子礼。在我看来,刘邦能够向父亲行父子礼或许是真的,毕竟刘邦是草莽出身,有些礼仪是懂的,但这不一定就表示刘邦很孝敬父亲,也可能是假孝。其一,刘邦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还能够坚持五日一朝太公,说明刘邦的所谓孝是很机械的,成了一种形式,把这样形式化的一种仪式说成是刘邦的孝,我不赞同这种观点。我的观点,这种孝只能是假孝。其二,在项羽要煮刘邦父亲时,刘邦都能表现出无所谓,坦然处之,做了皇帝后,刘邦却坚持五日一朝太公,不是明摆着做给别人看的假孝吗?
虽然没有历史记载证明刘邦是憎恨父亲的,但有记载证明刘邦是记仇的,而且是没有是非的。逼发小项羽兵败垓下乌江自刎就不必说了。刘邦当上皇帝后,分封宗亲勋臣,封大嫂为阴安侯,而对大侄子刘信却迟迟未封。刘父问其故,刘邦说“某非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耳”。也就是说,刘邦还记得大嫂不给自己面子的事。最后,刘邦封刘信为羹颉侯,还不如不封呢,因为“羹颉”就是刮饭锅响之意。长嫂如母,刘邦对大嫂没有一点孝敬的意思,刘邦封刘信为羹颉侯,不就是在刮大嫂(羞辱)的鼻子吗?在母以子贵的古代,大嫂能有一点荣光吗?
刘邦对父亲的孝敬更是形式主义印迹“浓厚”。封父亲为太上皇,看着比皇帝的官还大,实际是既无职也无权,就是一个让群臣观赏的玩偶,何来的孝?给父亲盖新丰城,以解父亲的思乡之苦,实际上是迁移老百姓劳民伤财,也非真正的孝。在我看来,写《史记》的司马迁也怀疑刘邦的所谓孝,司马迁后来就说刘邦“心善家令言”,有人说这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实际上刘邦自己也证明了自己的假孝。当汉朝第一大工程未央宫建成后,刘邦不仅把父亲请为座上宾给群臣看,还当着群臣的面“逼问”父亲,是我的产业大还是老二的产业大呢?这不是刘邦自揭假孝的面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