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冬至时节,我总会想起安徽老家的冬令标配:似荤实素、外黄内青的美食小精灵,那就是绿豆丸子。
绿豆在南方,一般用来烧绿豆汤、熬绿豆粥、做绿豆糕,大多是甜口。皖北的绿豆丸子却是咸口。皖北亦属北方地区,绿豆也被纳入了咸食系列,隆冬季节户户必备。磨粉、加料、调馅、炸制,人人忙碌家家飘香。
这道冬日美食,随着我父母的迁居上海而“落户”申城。上海人冬天喜欢炖一锅“全家福”,肉圆蛋饺熏鱼大虾,由荤腥来当家。我母亲改良了菜式,让绿豆丸子在汤里唱主角。
要把绿豆弄成粉,大都市难觅石磨。父亲想出办法:先把清洗浸泡后晾干的绿豆捣碎,再铺到案板上,用擀面杖使劲碾压,制粉效果出乎意料的好。绿绿的豆面和上一些白白的麦粉,以增进粘度,再添入切碎的香干粉丝豆芽葱花,加水加盐搅拌调味,就做成了绿豆丸子半成品。将丸子轻轻下锅,猛火热油加速定型防止散碎。眼看着它们在油锅里不断的翻滚,一个个青绿渐失金黄裹身,犹如青涩少女历经生活煎熬变成了中年美妇,诱人的香味却也慢慢飘逸出来。从制粉到烹炸至少花费大半天的功夫,做绿豆丸子比做肉圆费时费力,家人却都乐此不疲。
每逢冬天,顶风冒雪而来的亲朋好友围坐餐桌旁,热气腾腾的靓汤最能驱赶周身上下的寒凉。端上桌掀开盖子的砂锅,只见绿豆丸子在依然沸滚的汤里载沉载浮,金黄诱人。
这时候我的兴趣不在餐饮,而是观看首次品尝绿豆丸子的食客,他们大都是这样的表情:绿豆丸子入口,先是一个咀嚼动作的停顿,脸上浮现疑惑,而后因为解腻清口的感觉,由惊诧转为惊喜,必定会从汤锅里再捡出一个丸子,夹开来细看。那绿豆丸子由于煎炸,外形色泽都已经与金黄的肉丸无异,而里边那些隐约的绿色,伴随着独特的清香,却似人到中年,内心仍然是少女情怀一般的清新可人。宾客得知绿豆丸子不加一丁点的肉星,纯是素馅,立时三刻就被瓜分一空,成为他们盘碗里的新宠。制成的绿豆丸子不仅做汤料,还可以当茶食,味美回甘清火管饱,多吃不胖越嚼越香。
因为绿豆历来被中医视为一味食补养生的良药,所以夏天,南方人熬绿豆汤喝,为消暑清热的佳品。绿豆冬吃看似反常,其实有其科学养生的道理:冬季气候干燥,人的胃口又比夏天要好,爱多食肥腻,鸡鸭鱼肉大荤大腥,往往集中在冬天的年下,口腔溃疡嘴角起泡最为常见,体内容易虚火上升。绿豆不仅能够降脂还可以清火,冬食绿豆制品实在是一举两得。绿豆还具有清肝明目的功效,可以缓解现代人看电脑玩手机用眼过度视觉疲劳的状况。在冬至大如年的节日里,菜肴十分丰盛,倘若误食了存放过久的食物导致腹泻,绿豆还能充当解毒小卫士。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各类点心小吃,我也品尝过无数,唯独在寒气袭人的冬天里,绿豆丸子却始终让我无法忘怀。
那是留在心头萦绕不去的念想,以及回味清新隽永的口角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