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确,喝了腊八粥,迎新的大幕开启,年味儿一天浓似一天。
年关嫁娶多,给年味儿陡添几分热闹与喜气。逢三六九这些吉日,迎娶的队伍喜气洋洋地穿街过巷,一路抛洒欢歌笑语。大红的“囍”字张贴在树干上、墙壁上,车队华彩披拂,阵仗威武。在大路口,乡邻横几个条凳,或拉一根绳子,设下关卡,为的是讨个彩头。娶亲的队伍管弦演奏着走近,吃了这“绊脚索”也不会恼火。事主图个吉庆,心甘情愿地“打赏”乡邻们几盒香烟、几包喜糖,不在话下。
年味儿,在于众人分享喜庆的那种气氛。乡情厚朴,一家的喜事,往往扩散成全村的惊喜。不用去请,亲朋乡邻就自主上门来帮衬。见过世面头脑活络的,帮主家断事谋划;体力充沛的,帮着拉桌子借板凳;妇女们蹲在一处择菜洗涮;稍通厨艺的“二八耙”,跟着大厨切肉切菜煎炸烹制;年轻利索的,分包端盘上菜服务。宴客完毕,“受劳”的则要留下来,一样是厚道的八大八小“官场儿”待遇。一边热闹嬉笑,一边纵情吃喝,把兴奋劲儿都宣泄出来了。
年味儿,也是由风风火火的社火班搅起来的。老叟们早就忍不住技痒了,那些沉寂一年的鼓锣镲等一应端出,在开阔场地铿锵铿锵练起来,鼓声撼天动地,催人奋发;膀大腰圆的后生舞起狮子,在八仙桌上腾挪摇移,气势威武;女子们款款扭起幸福的秧歌,体态婀娜,风姿绰约;小孩们最爱凑趣,像泥鳅一般,在人堆里机敏地穿来钻去。
弥漫在村庄里的味道也是丰富旖旎的。各家的炊烟都从灶房升腾起来,扯出诱人的气息。围着灶台的母亲们指挥若定。男人负责洗菜洗鸡鸭鱼肉,老太太负责烧锅。三台炉灶齐齐跳动着欢畅的火苗子,舔红了锅底,一个煮肉,一个蒸鱼,一个煎炒,香气飘逸而出,一波一波扑鼻而来。
年关这些天,每家的大门都敞开着,任由孩子们窜进窜出。一群小孩来了,肉正好烂熟呢,馋巴巴盯着。大人笑呵呵地撕一块儿就塞到小孩嘴里了,那种香,穿越时光,至今犹清晰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