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宁县城东北十公里锦阳川西部,渡阳河南岸,有一处独立的山峰,如同龙首冲天而起,雄视北方。这座独特的小山,传说是隋炀帝疑冢,也正因为是疑冢,才更激起了人们联翩浮想。
踏上古塬,遥望远处的村庄,土地平旷的地方,建起了农业产业园区和工厂,而塬上层层修整的梯田,就是远近闻名的洛宁优质西瓜产地。这里,原是一个帝王的憩息之所,如今,在庄严肃穆的气息里,成为村民产业致富的摇篮,孕育着村民们对美好未来的畅想。
据当地群众介绍,这座独立的山峰就是杨广墓的顶,墓冢高30米,周长80米,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因其半山腰曾建有圣水寺,故当地人将其叫作“香炉山”。
据明嘉靖三十四年《河南通志》载:“(隋)炀帝陵在永宁县(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北,炀帝崩于江都,唐太宗迁葬于此。”除此,民国三年《河南通志》卷四十九《陵墓》篇和民国十八年《河南新志》卷十七《古迹·陵墓》篇中对杨广墓均有记载。
关于杨广墓脚下的“渡阳河”和“锦阳川”,在当地也有一些传说,一说这里的“川”和“河”都离不开一个谐音“杨”字,“锦阳川”谐音“敬杨川”,似有敬奉杨广之意;“渡阳河”谐音“度杨河”,似有超度被缢杀的杨广到极乐世界之意。也说“锦阳川”谐音“禁杨川”,“渡阳河”谐音“杜杨河”,意思是禁止、杜绝杨广这样的暴君,使其永世不得再生,确保天下永远太平安宁之意。
众说纷纭,许多历史信息有待考古学家进一步考证,这不过是历史的一波逝水,一缕烟波。
当我们回首黄土塬上的隋炀帝墓,偌大的土丘似乎隐藏着无尽的历史传说,消失的岁月成为人间的迷宫,真伪难辨,任人评说。但春风拂绿的山色,规划齐整的产业园区,透露着勃勃的生机,又在创造着新的传奇。
洛河水日夜奔流不息,在竹乡,它溅起的几朵最美的浪花,要数张家大院、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和程家大院。走进一个个“大院”,如同走进一座座艺术宫殿,屋脊纵横,飞檐错落,一所所院落虽大小不一,却严格遵从四合院式建筑的严肃、方正。重门照壁,格子窗棂,精巧中透着凝重,古朴中不失典雅,成为乡村艺术的经典。
然而,最具代表性的要数程家大院。还没进入洛宁县丈庄村,远远就看见像碉堡一样的土黄色的一座高楼。那就是远近闻名的程家绣楼。
程家大院系清朝初年敕封骁骑将军程福亮故居,由官府楼(绣楼)和五座大宅组成,占地20亩,宅院内花脊鸱吻兽,样式独特,豫西罕见。院内建有光禄寺、程祠、春风亭、立雪阁等。绣楼为砖木结构传统建筑,共五间三层。
虽然门前的石狮、墩石大多消失无踪,但屋脊上的飞檐翘角,美轮美奂的石雕、砖雕、木雕,精致细腻,寓意深刻,几乎无所不在,足显老宅的沧桑与凝重,在时光中缓缓述说着远去的岁月和剥蚀的风雨。
而给人无边无际遐想的,当数程家绣楼,在这种千百年来寄居中国女子的闺阁里,不知道曾发生过多少缠绵悱恻的故事。
踏上人字形的台阶,绣楼的大门比现在一般的房门要窄三分之一,绣楼墙壁足有半米厚。在绣楼里摸索着前行,想象着多少女子的悲欢,就潜藏在这座古老的建筑里,那些莲步轻移的小姐,那些伶牙俐齿的丫鬟,在这里缓缓走过自己的一生。
目前,程家大院已被列入传统古村落保护范围,相信在不远的明天,程家大院将恢复它的原貌,露出它楚楚动人的美丽容颜,再现昔日的辉煌和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