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临近端午节,母亲总是会包上很多粽子,然后拿到集市上去卖。那时候,家里很穷,孩子们又多,农忙之余,勤劳贤惠的母亲经常在街上摆摊做点小生意贴补家用。母亲去卖粽子,我们很高兴,因为她回来的时候,一定会给我们带点好吃的,还有新衣服和鞋子等大家心仪已久的东西。
老家河渠众多,芦苇遍地。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母亲就起床去采苇叶。时值孟夏,夏日的阳光让芦苇愈发茂盛,青青的苇叶散发着甜香,是包粽子的好材料。母亲是是村里有名的包粽子高手,小小的苇叶和糯米,在她的手中十分听话,三角形的,榔头形的,大大小小应有尽有。包好的粽子放在清水中蒸煮,不一会儿工夫,满屋子就清香四溢。
粽子煮好了,放在冷水里凉透,我们便迫不及待地要吃。但是母亲是不允许我们多吃的,她给孩子们每人发了一个粽子后,就把剩下的收起来,因为她需要用粽子换钱。我们很失望,这么诱人的粽子,一个哪能够解馋呢?
有一年端午节,母亲去镇上卖粽子,哥哥姐姐和我实在忍不住,自己动手包起粽子来。三个孩子学着母亲,就着苇叶和糯米,有模有样地包了一大堆。可是毕竟年幼,方法不对,粽子包得很松弛,煮过之后,揭开锅盖,满锅松散的糯米饭。母亲回来知道后,并没有责怪我们,看着饿狼般的孩子们,心疼得几度掉泪。
母亲年老以后,和我生活在一起。每次过端午节,她总要返回村里的苇塘,采点苇叶包粽子。妻子对她说:“妈,您别累着,如今超市里什么口味的粽子没有?买一点算了,如果您想自己包,也别回老家那么远采苇叶了,菜市场里多的是!”母亲笑了:“我不累,以前家里穷,孩子们粽子没吃够,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要多做一点,好好给你们补偿一下。”
想想小时候,母亲的一个端午粽子会让我盼望好久,而现在坐在电脑前,在网上商城随便逛逛,呆在家里就可以收到各种美味的粽子。可是我还是喜欢吃母亲做的粽子,尽管它多年一成不变口味单一,但我早已经离不开它。青青粽子香,浓浓端午情,剥开它,每一个都是母爱的熟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