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书 美文 故事 作文 树洞
全部 情感文章 经典文案 心情日记 散文精选 写日记 情感故事 文案 好词好句

文人的“石癖”

我想我想
发表于 2022-06-12 14:48

石头,看上去质朴无华,可在历代文人中,有很多人对它有着特殊的癖好。

曹雪芹便是石头的爱好者。他少年时作画,画的便是一块石头,深受其祖父夸赞,自己也引以为傲。后来他写的《红楼梦》,原名就叫《石头记》。开篇便是这样一个故事: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径十二丈、方径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能大能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于是,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便把这块“无材可去补苍天”的顽石带入红尘人间,投胎为情种,历经离合悲欢,遍尝世态炎凉,牵出了一段故事。如果拂去“小说家言”的云雾,这石头的古朴和通灵性,恰是历代文人爱之的缘由。

苏轼也是喜欢石头的。元丰八年,他路过灵璧,在刘氏园中发现了一块似麋鹿弯颈的石头。据说灵璧石大多仅一面可观,而此石却四面形态俱佳。苏轼与这块石头“一见钟情”,便动起了脑筋。为了求得此石,他在当地临华阁的壁上画了一幅《丑石风竹图》,刘氏很是高兴,便把那奇石送给了苏轼,两人各有所得,皆大欢喜。苏轼在任凤翔判官时得一奇石,把玩欣赏,终日不辍,还将石放置案头铜盆中,对石饮酒,大发雅兴,还邀朋友共赏,大有“小题大作”之味。

对石头更着迷的,要数宋代的书画家米芾了,米芾以搜罗古今珍奇顽石为趣,藏石颇丰,并精心绘制了《拜石图》一幅。他曾身穿上朝的礼服,拜倒奇石面前,称石头为“兄”,自号“石痴”。

郑板桥以爱竹出名,然而他也爱石。入郑板桥画的东西不多,除竹之外,当推兰与石。他特别善于将竹、兰、石生动地组合在一幅画上,在题画时他写道:“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君子之人,四时清风拂拂。”郑板桥还喜画丑石,以瘦、皱、线条棱角分明来突出石之兀傲坚毅之风骨,“丑而雄,丑而秀”,表现出不媚俗,不矫饰,抽朴自重的人格追求。

陆游喜爱山水。在四川做官时,他曾在庭院中用乱石叠了座假山。在假山南侧,作曲栏石凳,似栈道逶迤。闲暇之时,便在其中咏诗畅怀。他的诗中,记述了这件事:“吏退庭空剩得闲,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川。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滩。”

石头在造园时便是山的缩影,园林中绝不能无山,也就少不了石头,扬州个园叠石构图相传出于大画家石涛之手,后为黄至筠所得。园内用品种繁杂、体态各异的石头叠成四季假山。“春山是开篇,夏山是铺展,秋山是高潮,冬山是结语”,新颖奇特,印证了“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意境。春山以点放的峰石象征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夏山用灰色调的石块、幽深的山洞,以及浓郁的繁荫,变幻的景色写出郁郁葱葱的境界;秋山峻峭挺拔,山路崎岖,突出其磅礴气势;冬山选用洁白、圆浑的宣石,犹如未化之积雪。突破了时空限制,不仅“咫尺以内,而瞩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而且置四季于一地,巧夺天工。如果说,陆游之假山乱石相叠还只是寄蕴着人世的艰难之感,那么个园的四时假山则反映出一种冲破时空限制的精神追求。

李渔不仅自己爱石,更是大力为石头做广告,他说:“王子猷劝人种竹,予复劝人立石;有此君不可无此石……以人之一生,他病可有,俗不可有;得此二物,便可当医,与施药饵济人,同一婆心之自发也。”

古人爱石者众多, 爱石似同,趣味各异。而寄志于石者,往往是喜欢顽石的古朴素雅,钟爱石头的峥嵘坚挺,也算是文人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寄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