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从一个山区的小镇路过,居然出现了拥堵,这倒与常见的乡村景象大相径庭。对于乡下的集镇而言,拥堵,一般只出现在传统的中国年前后,过了这个时间段,可谓门庭冷落车马稀了。再看这个有着六七条街的小镇,车来人往,熙熙攘攘,商业的氛围相当浓,店铺极少有关门的。这等繁荣的光景,如今大概只能在东南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才能一见。我自己也不时感叹乡下没什么人了,尤其是年轻人,都成“稀有动物”了。
同行的一共有五人,我们似乎都对于这样的所见有些新奇了,并为此议论了起来。我们此行其实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地,说穿了,也就是为了消闲解闷,哪儿好玩哪儿就是我们此行的终点。有人提议下来看看,至于看什么,大家想必都是心知肚明的,或许都是为了满足一个好奇心——这个小镇为何就跟内地的诸多小镇不一样?
在一家早点店前,我们停了下来。早点的时间已过,店主和店员都在忙着收拾店铺,这样的收拾并不等同于打烊。生意看来不错呀。我的一个友人跟店主寒暄了起来。四十多岁的店主显得很热情,阳光灿烂地招呼我们。其实,我们的早餐早就用过了,此时是不能照顾这店的生意的。店主说,来的都是客,要喝水我们这儿有。这么说着,他搬来了一个热水瓶。真的有些口渴了,大家都从车上拿出自己的杯子。客人们都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吧?店主问。我说,也不远,百十里开外,你们这个山区的小镇与外界真的不一样呀。怎么个不一样?店主有些不解。街上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人?我干脆直奔主题。店主笑笑说,客人们不妨在小镇走一走,走一走不都什么都明白了吗?是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还是自己去发现吧。我们谢过店主,把车子停在附近的一块空地上,就在街上逛了起来。
街上不时有拉货的车子过往,从装载的货物来看,此地好像有一个规模不小的家具厂,或者还不止一家呢。此外,还有大量的快递车在来来往往。一条街上,年轻人似乎更多了,眼尖的朋友一眼就发现,整条街几乎都是在开网店。另一条街,服装和家具门市部一家连着一家,看情形好像要买的不是一两件的衣服或一两件家具,这些门市部看来都是接待大宗买卖的门店,换句话说,从事的是批发业务。怪不得总能看到运送货物的车辆。在一处的墙壁上,一行用于宣传的标语映入了我的眼帘:“仅仅留住乡愁远远不够,要留就要留住年轻人。”这个,可以看成是一个努力的方向,而这个方向显然已化成可以看得见的事实。我想我有点开窍了,在这偏僻的大山之中,工商业的繁荣必然有政府的作用力。我们要不要去就在附近的镇政府了解一下详情?我的提议没有获得赞同,我知道,大家相信的还是自己的眼睛,当然还有未予道明的原因。
再往前走,我们惊讶地发现了好大一片的工业园,那么多的房子,即便不进去,也能想象在那片园区里有多少年轻人。一个朋友显然不看好眼睛的作用了,拦住了一个正在匆匆行走的小伙子,打听起了园区有多少人在那儿工作。小伙子说,应该有两千多人吧。都是你们这个乡镇的人吗?这可不好说,远远近近的都有,最近又有几个厂在开工,正在招收员工呢。小伙子看来很忙,已经顾不上我们了,自顾自地远去了。
振兴乡村,也许应该从留住年轻人开始。年轻人,这个创造的主体,这个消费的生力军,他们一旦真真切切地被留住,对于一个地方而言,必定能赋予巨大的活力。年轻人真的留住了,百业才会兴旺起来的。如何留住年轻人,如果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那肯定是毫无意义的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