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朋友圈”,好些事就复杂了——比如你的两个朋友交恶,隔空不点名批评对方,如果你恰巧当时发了一个笑话或者一张图,即使跟他们的事情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草木皆兵的双方会怀疑你在影射,会在你发的笑话或者图里读到讽刺、暗示、嘲讽……
有了朋友圈就有了拉黑、屏蔽、分组,不看他的朋友圈和不让他看我的朋友圈以及加不加、扫不扫。我就亲眼在一个饭局上,看见一个人拿着手机,态度谦卑地跟每个人交换二维码。多数人随和,扫了,但是有一个人拒绝了,说不好意思,不了解的人我不加,然后接下来那顿饭的气氛就有点古怪。从此,我给自己立下规矩,第一,绝不主动要求跟对方加微信,自讨没趣和让人为难都不好;第二,如果人家要求加我微信,尤其是当众要求,一定要答应。
这件事情之后,因为各种原因,我和这位被人家拒绝加微信的朋友有些交集。无论私下还是公开,只要一说到那位拒加他微信的人,他就各种控诉。于是,我顿悟为什么“互联网+”时代,会流行“今天你对我爱搭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传统时代,人们讲礼貌讲规矩,大家不认识不了解,见了面也客客气气的。即使不太喜欢对方,除非是不共戴天,一般最多就是少见面少交往。但是互联网时代,一个“加不加”、“扫不扫”,就伤了脸面。
前一阵,有几路人马给我发微信——“我今天清理了微信通讯录,你也来清理下微信通讯录。不用回复。”我没照着做,因为我不想找不痛快。但是接下来几天,我在朋友圈就连续看见各种义愤填膺,类似“你拉黑了我,我也一定拉黑你”,或者“如果你悄悄屏蔽我,我一定大张旗鼓拉黑你”。
多数人要求的友谊是对等的,很少人能接受“我把你当朋友,而你却对我屏蔽朋友圈”,或者“你把我分组到六环以外,我却把二环以内的位置给了你”。
上大学的女儿最近跟我说她的苦恼——她有一个朋友圈,是过去高中同学的,其中有一个女同学,无论晒什么、说什么,都是掌声一片。女儿问我,为什么我发什么,都没人回应,而她发什么,哪怕是深夜,大家都又转发又鼓掌呢?我想了半天,说:“嗯,可能是你的人缘没有她好吧?”自从有了朋友圈之后,好些事真的变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