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少年读艾青,只知他真挚地忧郁;中年读艾青,才识他珍贵地爱恋。这爱恋,是对土地的执著和热爱,是对祖国的坚贞和痴缠。
就在今天,我要与自己郑重对白:关于祖国,我究竟有几多爱恋?
坦白地说,从前,祖国于我,只是特定场合、特定时刻才会共鸣的短暂性存在。比如,国歌响起的时候,国旗升起的时候,火箭发射的时候,战士救灾的时候……那些时刻,想到祖国,瞬间我会自豪感动、热血沸腾。
更多的时候,祖国只是一个词组,远远地、静静地待在书本上,隐于历史中。我理所当然地认为,爱国是特定人群的事,比如军人,比如华侨,比如外交官,比如国家领导人,或者扩大到党员领导干部。只有那些有着特殊身份、做着与“国家”直接相关工作,或者生活在异国的人们,才能发生与祖国有关的事情,并确认自己对祖国的感情。
而我,一个普通不过的小人物,每日规规矩矩地工作,勤勤恳恳地生活,所能分辨的只是爱不爱一个人,有多爱;爱不爱生活,如何爱;爱不爱山,爱不爱水,爱不爱四季和花草,爱不爱记忆和岁月……我无论如何也无法辨认的是自己对祖国的爱恋,到底有多少、有多重。
最近,全国都在学习张富清老人的事迹。以往,我们学习过很多道德模范、英雄人物。这一次有什么不同呢?有人说学到了老人的淡泊名利、坚守初心;有人说学到了老人的默默奉献、朴实纯粹。是的,这些精神和品质在以往的模范人物身上也不难找到。于我而言,张富清的不同让我陷入了思考,让我第一次对“爱国”有了不同的认识。
战争年代他愿意为国捐躯,解放后他为民鞠躬尽瘁,脱去军装的那些岁月,离休在家的那些光阴,他仍然坚守清贫:舍不得用昂贵的假肢,住几十年的老旧房子,做便宜的白内障手术,用补了又补的搪瓷缸……这一切竟是为了给国家节省资源。
抛却军人的身份,退下党员干部的头衔,他同样是一名普通人,与祖国还有几多交集呢?可是他却一直爱着我们的祖国。
我的认识果然是错误的。爱慕自己的祖国,哪里有身份、工作、环境的界限?于是我再一次发问,我爱自己的祖国吗?有多爱?几多颤抖后,我还是没能说出口。
回想自己三十几年的过往,因为真心爱着自己的亲人,我勤奋地工作养家,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因为真诚眷恋自己的故土,我告别了奋斗十年的西安,回到了家乡韩城,志愿为这方水土贡献我的一生;因为热爱,因为期盼,因为感恩,我一遍又一遍教育自己的子女,爱护环境、保护生态、感恩前行。
如今,我生活在文明干净、美丽温馨的故乡,怀揣建功立业、培养子女的使命,实践写作交流、传递快乐的理想,心中踏实而满足。如此幸福饱满的状态果真与祖国没有交集吗?
不是的!我爱的人们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我为之奉献的故土在祖国的怀抱中,我翘首以盼的未来在祖国的蓝图中,我的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心跳、每一份满足都基于祖国的和平和强大,怎么能不爱呢?
那份爱融淌在我的血液里,深藏在我的心中,所以才没能轻易说出口。
我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心意,并且今生不再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