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是弹指间的事,又一个年末岁首悄然来临。照民俗,人们开始紧锣密鼓地盘算着过年的那些事了,年味无声无息走上了街头巷尾:水果、香肠、腊肉;红灯笼、红春联、红福字。“年”写在人们的脸上,荡漾在人们的心里。
其实,过年是一种感觉。
这感觉是年少时就有的。在那个缺吃少穿、难得温饱的年月,提起过年,总让人垂涎欲滴、心驰神往,过年的鲜活与生机早已植根在童年的记忆里。时光飞逝,岁月流转,自己已人到中年,品味“年”的感觉和滋味没有童年那么深刻隽永,那么回味悠远,但儿时的“年”在记忆中却是一道抹不去的色彩,因为它寄托了人生艰难岁月难得的美好。那时的日子,物资匮乏,但对于过年来说,再困难的家庭,都有几顿好吃的,也有几天好心情,父母都会在这个重大的节日里,把平时忍饥挨饿省下的食物拿来分享。
吃,是过年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从大年三十起,幸福的日子总是丰满着久违的嘴巴,可以轻松品尝到香甜可口的爆米花,享受到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糖馅汤圆,更重要的是还有鸡鸭鱼肉等美味,能让人无所顾忌,大快朵颐。在孩子们眼里,享受佳肴时的那份心境和感受,就是睡梦中天宫仙宴上的珍馐佳品。
穿,自然是过年的另一亮色。
崭新整洁的衣裤鞋袜,是小孩内心深处久久盼望的梦。平日里,衣服裤子都是补了又补,缝缝补补的衣裤承载着岁月的艰难。过年前,大人们不惜节衣缩食,也要尽可能地为全家人赶制新装。一身新衣裤、新鞋袜穿在孩子们的身上,心中那种自豪感和满足感随春风一起荡漾,年的鲜活让人们活出了激情和向往。
玩和乐,无疑是过年的重头戏。
过年的日子里,小孩几乎是不受任何限制的,依着自个儿的性情寻求开心。大人们往往会慷慨地给孩子们创造玩耍的条件,让孩子们买鞭炮,买各色各样的烟花,甚至还会让孩子们到街上看场电影、杂技等等,满足他们的玩性和乐趣。在孩子的世界里,过年那几天,就是一年中吃最好的、耍最好的、看最好的;而在大人的眼里,孩子们的尽兴欢乐也预示着来年的好运和五谷丰登。那时的“年”,总像一次物质和精神共同开放的盛宴,余味绵长,回味无穷。
时光匆匆,岁月之河载着我们一路走来,日子宽裕了,生活质量反差小了,“年”的味道便显得越来越淡,感觉也越来越茫然。尽管年是年年过,但越过越淡薄,越过越世俗,越过越形式。岁月对每一个“年”都在提纯和发酵,但提纯和发酵的年在心中依然泛不出色彩。
虽如此,但对于“年”的憧憬和向往,兴致依旧,不逊儿时。随着“年”的步履临近,我渴望的心情也日蹙一日。打扫卫生,购置年货,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有条不紊的忙碌中,唤起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年”不同的感觉。新旧交替,不应只是物质上的清理和购进,还应有精神上的吐陈纳新和对“年”的温故知新。
“年”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期盼:孩子们盼着好吃、好玩、开心;青年人盼的是爱情开花结果,前途朗然光明;待到中年以后,冷暖尝遍,方知人生恍然,繁华犹如过眼云烟,得到的和失去的并非永恒;待到暮年老矣,耳顺清明,“一蓑风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人因期盼,而心生美好,又因美好的兑现,心生不过如此的怅然,没能实现的,总是美好而令人牵念。
过日子也好,过年节也罢,其实过的无非是心情。这“心情”可大有讲究,是大海还是小渠?是感恩还是抱怨?是给予还是索取……种种状态,构成“感觉”的多元色彩,这需要从记忆中细心地发现和寻找。盘点往事,感恩是很重要的。感恩生活,感恩自然,感恩亲情。于感恩中,常葆对生活的热情。
上学前是父母养育,上学后有恩师教导,尔后几十年,又有亲朋有意无意地帮助自己跨过人生重要的节点。随意停到哪一点上,都因一路上亲朋好友的关爱扶助,而让心中盛开灿烂温馨的感恩之花,于感恩中,唤起并永葆对生活的热情。它足以让过年的气氛浓浓地环绕在身边,让我欢喜不已。
“年”的新旧,完全取决于一种心境:只要反躬自省,只要知足常乐,只要精神奋发,就会有常过常新的“年”。这样的感觉,就是我寻找到的全新的“年”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