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回老家,看到老屋里有四五个过去用过的瓦罐,感到十分亲切,曾经的岁月,常为瓦罐无米而发愁。如今日子好了,很少有人再用瓦罐盛米面了,瓦罐这东西也越来越少。想到此心情沉重,有一种不舍的感觉。我捎带了一个瓦罐回家,在罐底钻了几个小洞,种了一棵花,放在阳台上,这样“将军肚”的瓦罐也享受到了高楼的繁华,我出来进去看到瓦罐,也能勾起我对往日岁月的思念。
说起瓦盆、瓦罐,上年纪的人都不陌生,过去没有塑料、搪瓷和不锈钢这些日用品,瓦制品就成了“热门”货。家家户户过日子,谁家也少不了。日常生活吃的面粉、杂粮等,每一种东西都需要一个瓦罐或瓦盆存放。还有洗脸盆、花盆、瓦缸、瓦盘、瓦壶,这些盆盆罐罐,伴随着人类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相传,“神农耕而陶”。没有陶器之前,喝水是用手捧着喝,或用植物壳之类盛水,容量极为有限,生活非常不便。陶器的发明,最初是人类从鸟儿搭窝受到启发,发明了藤条编篮子,当时的篮子简陋、藤条稀疏,为了防止细小的籽粒漏掉,就在篮子的里边涂一层黏土泥。不慎篮子着火了,烧去了籐条,留下了篮子形状的泥壳,非常坚硬,可以做容器。这一偶然发现,在人类生活过程中不知经过多少次反复,才有了原始陶器的出现。陶器曾是人类的炊具、食具、运水器、储存器,长期造褔于人民。后来,制陶技术不断发展变化,出现了瓦制品。
记忆里,村里隔三岔五常有卖瓦盆、瓦罐的人来往。一进村就亮开嗓子:“卖瓦盆!”一声吆喝,大嫂、大娘就闻声而至,把瓦盆挑子围起来,一边看货,一边问价钱。卖瓦盆的人,把盆盆罐罐摆开,让买主任意挑选,生意十分红火。
瓦制日用器具,价格不贵,但制作也不简单。要选红土,用水泡透,用脚踩泥,挑出石子,使泥均匀,才能做坯备烧。烧窑也是技术活,贵在掌握火候,防止火大烧裂、炸口,火小烧不透,不结实。好的瓦盆、瓦罐,从外观上看呈瓦蓝色,起明发亮,用手一拍,咣啷咣啷,发出清脆的声音。如今,瓦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但我们不会忘记瓦盆、瓦罐曾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