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书 美文 故事 作文 树洞
全部 情感文章 经典文案 心情日记 散文精选 写日记 情感故事 文案 好词好句

但爱银鱼美

黑网狙击
发表于 2022-06-12 20:32

国人讲究不时不食。每年四月,伴着长江中河鲀、鮰鱼的陆续上市,让人念起的还有那几乎同时露面的银鱼。

所谓“银鱼”,其实是对银鱼科银鱼属的多种半透明鱼类的统称,我国现有十多个品种,其中又以太湖银鱼最负盛名。

有关太湖银鱼的传说很久远。在《尔雅翼》中,称其为“王馀”,即吴王所馀之意。另在张华的《博物志》中有记:“吴王江行,食脍有馀,弃之中流,化为鱼。今鱼中有名吴王脍馀者,长数寸,大者如箸,犹有脍形。”但本人首次品尝银鱼却并非在太湖,而是长江边的一个小镇——浮桥。

银鱼具有海洋至江河洄游的习性,海里生长的它们,会在每年气温上升的四五月间,从长江口回溯江河,于背风向阳、水温较高、水草丛生的湖湾库汊中产卵。浮桥吞吐长江的绝佳地理位置,使其成了银鱼洄游的天然通道。

我那次去浮桥,恰是春光绮丽,银鱼上市的时节。某日清晨,正当我和友人上街散步时,看到街边有渔家大嫂拎着敞口竹篮,兜售刚刚推网出水的鲜鱼,遂上前一探。但见装在篮里的是一种我此前从未见过的美丽生命:细长柔嫩的体态,加上通身无鳞,端的是晶莹如玉,超凡脱俗。

友人一边和大嫂还着价,一边向我介绍说眼前这物事,就是著名的银鱼,当地称“面丈鱼”。

银鱼,我虽没吃过,但从书上得知,此鱼是极少数无骨刺、无鳞片、无腥味的“三无鱼”之一,且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自古便与鲈鱼一起被人视为春、秋两季的鱼珍翘楚,宋人有“春后银鱼霜下鲈”的名句。

江南鲈鱼之美,曾让历代食家津津乐道,有的甚至唱起“归田赋”,为的就是能经常吃到“鲈鱼脍”。而银鱼与之并称,足可见其珍贵。

当日中午,友人亲自下厨制菜。只见他先用香葱炝锅,继而放入洗净沥水的银鱼稍加煸炒,去掉些腥气,捞出后放入鸡蛋液中搅匀,再用旺火起油锅,油热后倒入银鱼蛋液,翻炒至熟,一款银鱼炒鸡蛋便端上桌了。

鸡蛋是银鱼的黄金搭档。那天同席的还有友人的数位同学和挚友,他们不约而同地告诉我,蛋品中最好吃的菜,就是这银鱼炒蛋。

桌上这盘银鱼炒鸡蛋,白玉般的银鱼,被金黄色炒蛋包裹着,色泽赏心悦目,简直就是现代版的金镶玉,极大地激起人的食欲。伸箸一尝,蛋之香裹着银鱼的滑嫩,于舌尖不断流动,且回味特别长久,单单一个“鲜”字已无法完全概括,让人惊艳不已。

银鱼的生殖力和定居能力都很强,只是对生存环境异常敏感,水域稍有污染便无法生存。近年来,因水质受到影响,银鱼产量逐年下降。这种色如玉、形似簪、软若棉,可食率百分之百的水中精灵,如今在市场上已较难见到了。

去年暮春时节,我有幸收到浮桥友人捎来的一包银鱼干。虽经过干制,但那银鱼仍白得像萝卜丝,一条条细长小巧可爱。

晚上做饭时,取出一小把,用温水浸泡涨发后炖蛋。等到揭盖的瞬间,但见黄澄澄的鸡蛋羹上游着若隐若现的银鱼,其美如画。舀一勺入口,滑润醇香的鸡蛋羹裹挟着柔嫩细腻的银鱼,让舌尖上的朵朵味蕾渐次绽放。再佐一壶浊酒,那份于简单中得来的雅致诗意,微醺间,貌似天地人都融合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