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小说,脑中却没有对于年少轻狂的责难,毕竟我们也正在经历着这样的青春;心头也并不存在着对于市井凡俗的谴责,只因为当下再脱俗的人都有可能走下“神坛”涉足红尘。面对这样一篇满含沧桑的小说,“传承”二字就这么顽固地萦绕于脑海,挥之不去。
张姓老人也曾有过一段和不少年轻人相同的叛逆年华,他置祖辈基业于不顾,只身去了城市闯荡,凭借的只是一份初生牛犊的闯劲。
如果他就此轻狂下去会如何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知道后来的一件事将他的寻梦路阻断——他的父亲在寻找他的路上遭遇车祸,一家三兄弟将各奔东西。
他要求他的两个哥哥在临走前传授父亲的说书艺,我似乎窥见了他骨子里对于重拾祖业的渴望,祖祖辈辈的衣钵啊,终于被他继承了。
我以为,张姓老人就是那些传统文化继承人的缩影——他们或许曾经对传统文化不屑一顾,或许不愿意吃祖上留下来的一口老饭,但最后仍脱不了与老祖宗衣钵的亲近,这才重拾“旧业”。有的咿咿呀呀沉醉于生旦净末丑,有的倾尽家产只为了与祖辈同心做起马头琴,也有人和张姓老人一样,寻一古宅,醒木一敲,台下满座寂静无声的样子就在眼前。
然而这条路其实并不好走,他们选择的传统文化似乎相较于喧嚣的现代文化而言思考太多节奏太慢。如今因为生计所迫,太多人对于这些东西仅仅止步于爱好而已。这都无异于是一种莫大的悲哀,意味着老祖宗文化的主流地位将越来越被流行文化所取代,它也总有一天退避边缘,直至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中文国际频道时常会播出一些公益广告,广告的主人公多半是那些继承了传统文化却被生机压迫得格外艰辛的人。每每看到这样的广告,心里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媒体终于记得还有这样一类人,悲的是这种职业的人居然已经稀缺到这种地步,不靠媒体传播,大众就会忘却他们。
记得妖言君曾唱:“曾经的锣鼓和花香,飘散在弄堂走过场,昏暗的老宅旧的阳光,一枝独秀轻绽放……”但愿这满怀沧桑的“一枝独秀”,能与现代文化交融中跨上进步的阶梯,毕竟,万紫千红才是真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