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我是去过好几次的。十多年前去过,八九年前去过,五六年前又去过。每次的感觉都不一样,每次去都觉得是第一次去。因为景色不一,意境也不太一样,除了那清新洁净的空气不变,似乎黄山的景致永远都看不完。
黄山脚下有几处所在是人们常去光顾的景致,西递,宏村。不过,这一次,不是西递宏村,也不是黄山,而是一个叫做自在谷的地方,其特点在于:待开发。
对,这个地方待开发,还处于一种很原始的自然状态中。而拿到这块地方的主人是我们的朋友,他请我们一行人来到此地,是希望大家为如何开发自在谷献计献策的。朋友当中有几位专业设计师,有艺术品收藏家,有大型演出的制作人,有环保材料的研制者,甚至还有剧作家、体育节目的解说和策划人。
还是三月中旬,黄山市的气温比北京高几度,舒适得很。首先进入的是接待我们的酒店,也是自在谷目前的主人陈先生装修好并拥有的,名字很好玩:御前侍卫酒店。这名字确实有点儿莫名其妙,一定是有什么来历。一问之下才明白,那是清朝乾隆年间,皇帝出游到过这地方,身边的一干卫士中有一个最得力的即是此地一户人家的子弟,皇帝离开时钦赐御笔“御前侍卫”,于是这户人家制作了一块牌匾,上面就是乾隆的笔迹,这算得上是当地人一个骄傲的资本。于是,这户人家的老宅传至今天,后人一直尽量保留着老宅的宅基,然后,被现在的主人买下了,改造成了今天的艺术酒店,如今牌匾就挂在酒店的墙壁上。
酒店的环境也延续了黄山一带的特有气息,潮湿的,静美的,空气中夹杂着植被的味道,远离汽车的硝烟,远离高楼大厦的钢筋混凝土,早春的清冷,细细窄窄的石阶,忽而一见的低矮小木门,觉得不太真实,像聊斋故事里的神秘所在。
第二天是好天气,我们一行十几个人随着主人向自在谷进发,车子在山路上颠簸了一会儿,我的头快晕了的时候,自在谷到了。
真是自在谷啊,就是一个无人区。山中的蓝天下面,有羊肠小路,路边有乱石,水塘,小溪,有茶田,油菜花,看得出人迹,却没有人影。道两旁总会出现废弃的住房,有的已经几近坍塌。我推开一间漆黑的屋门,里面屋顶上的椽子都快掉下来了,地上遗留着人们搬离时没有带走的物件,破凳、土筐、锈锹、快被尘土掩盖的灶台……这里好像曾经遭遇过一场大劫难,人们在惊慌忙乱中远逃了。曾经的人声和炊烟,坐在屋门口的老人,背着书包放学回家的孩子们……都消失不见了。
这是艺术家眼中的景象和脑中的画面。事实上,这里只是被开发者清空了,居民们都迁徙到市里的高楼中去了。自在谷将会被重新设计打造,会成为一处新的旅游景区。除了名字以外,也许不久以后,这里会彻底变样,变成一个全新的地方。
回到酒店,围着那个噼噼啪啪烧着木柴的温暖火炉便展开了一场讨论会,主题就是:自在谷的未来应该是什么?
大家纷纷讲述着自己的感受、想法和建议。随着他们的言语,我脑子里幻化着不同的图案:行走书店,艺术品展室,低价游子宿店。几十间旧房被重新设计装置,变成具有不同特性的展室,其中安放了各类艺术品,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可以来这里旅游加学习,历史、人文、艺术、自然都被揽入其中,或者安排居民变成临时演员,展示当地的故事或习俗。
自在谷未被开发的时候,人们可以把想象力发挥到火星上去,天马行空,尽情遨游,各自发挥、无所顾忌。估计开发者们脑子发蒙,一时半会应接不暇了吧?
我是歌唱家,我和他们想的不同。我的想法是,未来的自在谷,每间房子都是一个音乐厅,一间房子回响一种音乐,游者时而回到几百年前,时而被现代速度包裹,时而周边悄无声息,时而豁然开朗春暖花开,让设计者去尽力展现千变万化的魔力。
自在谷啊,一旦你的展示形式定型,变化即会消失无踪。然而为此,我会永远记得现在的你,静谧的、安然的、朴实无华的,像一个从未出过山的秀美羞涩的小女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