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我还在上学前班,我们村来了一位姓法的识字人。他四十多岁的样子,家在很远的外地,记不清他是啥原因来到这偏远的大山,只知道他先受邀帮助我们生产队会计算账,后来见他账头清、有文化,人也和善,几个村干部一商量把他留下了,让他当老师,教村里二十多个因离校太远无法上学的孩子。报酬由生产队出,待遇和当时的民办教师等同。
法老师教了我一年学前班,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批评哪个学生不好好学习说得最多最狠的话是:你这个样子下去,不如昆仑山上一棵草,不如黄河滩上一粒沙……
草和沙就这样深深植入我童年的心中,后来上学,我在课本上第一次认识了黄河和昆仑山,才知道昆仑山上一棵草的高拔和遥不可及,知道黄河是孕育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摇篮,是母亲河,我们都是黄河的儿女,要真正做好黄河滩上的一粒沙,确实不是什么易事!
再后来,我对黄河有了较多了解,我知道黄河属于典型的游荡性河道,两千多年来,黄河下游决口一千多次,其中三分之二发生在河南;大改道26次,20次在河南,素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它不断改道中,造成的洪水灾害及泥沙冲淤很严重,河南历来是黄河防洪治理的重中之重。
尽管想见到黄河的心情那样迫切,但直到1993年冬天,我去省城郑州开会,这个夙愿才得以实现。那次,我完全是有备而往,在一个午后专程去看了郑州的黄河。当我站在黄河岸边,目光所及是一片冬日的荒寒景象,让我不敢相信,这就是那条曾在我心中梦里幻想了无数次的黄河!没有滚滚的奔流气势,没有浪涌波翻的咆哮之声,甚至没有臆想中的宽阔水域和金子般的沙粒……水小且流缓,岸边因水退裸露出泥迹印痕,野草披一身尘土零乱摇摆,有的倒伏在地,有的艰难站立,荒凉和失望深深击疼了我。
你来得不是时候,看黄河夏秋时节最好。见我很失望,家在省城的司机师傅笑言宽慰。
真正走进黄河,与黄河相亲,是在2006年夏秋时节。那天,在兰州黄河上,我和两位同事乘坐羊皮筏子漂流。我们坐在由八只羊皮气囊搭扣在一起的一架羊皮筏子上,被有些灰黄而不知深浅的黄河水托举着,那流动的河水在微风推动下,让我分明有种在河面上奔走之感。趁撑篙汉子唱歌谣,我撩起筏子旁的水花,晶莹的水珠纷纷跳落的声响,和着汉子们的高腔大调,越过当下时光,奔向河流远方……快意、爽心、欢愉,兴犹未尽的我不顾同事劝阻,执意在"黄河奇石馆"买来一块价格不菲、布满奇妙花纹足有三公斤重的米褐色石头,坐着火车硬座,把它带到了下一站宁夏。
我在宁夏看到的黄河,却显得平和而神秘。黄河到了这里,许是一路奔波太累了,想稍稍喘口气;许是怕惊动了什么,明显敛音收声;那静静的流动,竟不发出水声涛响。早就听说"天下黄河富宁夏",此言果然不虚,宁夏平原因黄河浇灌被誉为"塞上江南".我们坐在一只大木船上,随着船的滑动悠然前行,河水、飞鸟、船只、远山……这一切构成了奇异、神秘、梦幻般的画境。这里的瓜果经了黄河水的浸润,个个体大色鲜、味道甜美,我因难抵舌尖上的诱惑,在众人的哂笑中,决意带上一只宁夏西瓜,与那块在兰州买的黄河石一起,劳累不堪却快乐开心着,将它们带回家里。
这些年来,我又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多次见到黄河,每每相见,总让我生出根魂所系之感,血脉相连之爱,已深深植入骨髓。
最令我惊魂荡魄的是在几年前,当我站在雄伟壮观的小浪底泄洪大坝上,亲见洪水从那三个特大洞口凶猛泄出,如山崩地裂,如穿云破石,浪涛遮天蔽日,声震四野……那一刻我深感山摇地动,万雷轰鸣,顿觉身轻如飞,追涛逐浪。面对此种情景,圣哲先贤有关水的妙论汹涌而来,老子的、庄子的、孔子的、孟子的……
这奔流不息给了大地丰收、使生命得以繁衍的黄河水,孕生了多少的英雄豪杰志士仁人,它无比的慈爱及其蕴涵的深奥哲学,怎不令人肃然起敬!
此时让我肃然起敬、在心底默默行注目礼的,还有那些为建造小浪底水库搬迁到他乡的库区村民,他们的老家全淹在百米水下泥沙里……小浪底水库不负重托,它在治理黄河的诸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丰登的五谷和累累果实,彰显了黄河边的人们越来越红火的日子。
清风徐来,芬芳氤氲。大坝不远处生长着大片繁茂的青荻、芦苇、荷花、月季、紫薇、玫瑰、串串红,还有石榴树、梧桐树、银杏树、香樟树等,那清幽的诗情与古意,灿然的盛放与今韵,它们和滔天巨浪交相辉映,共同见证着人民治黄70多年后的今天,黄河已逐步恢复水体生态功能,用健康的生命造福人类……
诗人马新朝说:"万物的内部水声四起/天空下站立的是河流/人在河流上站立……"
人和时代共同铸就的伟大的黄河精神,将代代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