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木河算是上廉户外常去的地方,但从兴隆镇秋木河穿越到长安镇小连仙河还是首次。丁酉十月廿二上廉户外驴友一行22人历时6小时成功完成穿越。入秋木河老路上有一道石门,顺河而上,先入石门,因两山对立酷似一道门而得名。过石门,豁然开朗,潺潺溪水边就是石坎围成的农田,一派田园安乐的生活美景。
沿河而上,山重水绕,谷深林密,刺萢、杨桃、柿子等野果随处可见,生态环境已非常好。若不是偶尔看到山路边已经弃居或倒塌的土墙房子,真不知这里以前是散落在山林间的一个村落。
秋未远离,冬已渐深。山间满是落叶飘零的景象,却没有一丝颓废。那林间河水、茂密翠竹、溪边水草等植物,无不焕发勃勃生机。要穿越秋木河,三道关是必经之路。途中还有雨佛洞的景观也是必须一游的。三道关,即三关,是分布在秋木河沿途三道重要关口,因特别的险要而闻名。
一关为一座如屏风的山,沿笔陡的山边开出一条小路,仅三尺宽,以条石磊成阶梯至顶,两尺小道顺山蜿蜒,旁边为高崖和深潭,过往不敢直视其下,因前后有阶梯中间平路,远观酷似一座桥坐落在深潭之上,当地人取名“天生桥”。
二关为两山之间的峡谷,沿一侧石壁有天然崎岖小路通往前方,忽在一处消失,先前早有人工以粗木五六根余搭桥成路,要撑岩壁而过,行走在小路上只听谷底水声却不见水面,谷底树木枝叶在脚边摇晃,遇夏日,山谷狭窄树木浓密,遮天蔽日,即使正午也见不到几丝阳光。冬日,有阳光斑驳陆离照射在铺满落叶的小径上。此处两山笔直好似门框,中间狭窄勉强通行,故取名“石门卡”。
三关才能称其为关,乃是一处不可攀越的陡岩,旁边有六十多度坡,顺坡爬上山顶,有一垭口,仅一人能过,垭口前为天然两阶石梯,外侧是深谷,内侧为笔陡山崖,一条两尺余宽的砭子路可通过,站在垭口,前面沟内一两里情况一览无余,如遇战事,此地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因其路险,得名“阎王砭”。
雨佛洞,坐落在“阎王砭”垭口斜上方过山梁的一面坡顶,三面环山,仅一坡可上。洞前平坦宽敞,可容纳六七十人活动,洞口宽四五米,高三米多,接近洞口处凌乱的散落着一些石碑、石刻对联等物品,从风化的程度可以确定年代比较久远,可供参考的文字寥寥无几,仅通过地名和石刻对联保留的“神…”字迹,可以判断这里曾经也是敬神场所。雨佛洞其实是一处石灰岩溶洞,洞内有石钟乳,不过损毁严重,几乎全部砸掉,以致找不出一处完整的钟乳石。想想多可惜!一块钟乳石形成需要几十上百万年,砸掉只需几秒钟……
记得三年前第一次探访时,洞内很多滴水,漆黑一片。洞有两层,二楼景致更好。那次扎好火把,一群驴友怀着好奇心入洞探幽。进洞四五米开始脚下踩着软绵绵的一层似地毯,向导告诉我们是蝙蝠粪。哇塞,有福分,真是好寓意啊!约走了十余米,前面一道天然石灰岩坎子,表面潮湿光滑,攀坎而上即到达二楼。此处空间更大,最高处约有十几米,有一处两三人怀抱的钟乳石贴洞壁矗立,其他小钟乳石均被砸掉。忽然头顶飘过一道黑影,透过微弱的光线仔细一看,是洞内的原居民-蝙蝠,大家拿着手机一照,有很多倒挂在岩洞顶上的小精灵,不时伸伸翅膀,很可爱啊!我们的到来让这些小家伙有些不安,于是不忍打扰,匆匆看了一会儿赶快带上福气撤出。
此次,没来过的驴友入洞探访,景观依旧,却未见蝙蝠,据说是今年雨水较多,洞内被水冲过,蝙蝠都迁栖他处了。
蒹葭苍苍,山风归林。蜿蜒曲折的山路尽头,冬天的风已经把郁郁葱葱的山林剪成很酷的寸发,根根分明,显得特别精神。翻过板凳垭,就到了位于长安镇柳林坝村境内的小连仙河垴,下到山脚就是一户人家。通村水泥路竟然通到这里,此时真感叹于农村建设的力度,如此散落在山谷间的农户,家家门前都是水泥路,为人们出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在十几年乃至几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这一路,在冬日阳光下,领略了初冬山岭、幽谷、河流的风景,惬意似乎随着欢声笑语在山谷间回荡,那一定是我们再次出发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