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中,我最喜欢唐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每每呤起这脍炙人口的诗句时,就会有一种美的向往和遐思在心中粼粼地荡漾,也使我神魂俱醉而目光如翼长翔在古今交叠的天地之间。
我常常会掩卷思索,为什么在唐代诗人的心中履下,总是有那么多美的呤咏和歌唱,那么多美的意象和诗句,而我们今人为什么对美的感知竟这么迟钝而陌然呢?古人云:“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芳草萋萋,鸟鸣花艳,当为美景。但为什么多有今人对此视而不见,惟情倾于物欲的追逐、权势的倾轧,而少有内心的自然和精神的美感呢?有时我会忧郁地思虑,美究竟离我们有多远?为什么那种淡绿草色一帘之美,那种青阶苔绿层叠之美,那种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之美,那种春江雪月青峰夕照之美……会远离我们的生活,也远离我们的精神和心灵呢?
我羡慕唐代诗人。羡慕他们对美的认知和追求,他们对美的感悟和抒发,他们对美的注释和演绎,比起我们来无疑要朴素自然得多,也执着坚韧得多。他们独守孤灯品茗读书,他们踏雪寻梅山野跋涉,他们内心向远神魂翔游,他们审察内心谨于操行……于是,那种灿艳之美,那种灵魂之美,便渗入不朽的诗章,也超越时空流进了我们的心里。“野旷天低树,江青月近人”,“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这诗之美意,犹如空明的天空,润绿的大地,让我们融进了一种纯粹高远之美,一种广博晶莹之美,更有一种智慧灼烁中时光流溢之美,从而让我们体验到一尘不染中自然质朴的人生,是多么亲切,多么醉人,亲切醉人得让人沉入冥冥的遐思向往之中啊。我时常会想,我们为什么没了这种发现美的眼睛,没了这种体验美的雅致和灵性?
美是真与善的载体,真与善是美的品质。因为我们多有名缰利索在身,而少有古人那清俊灿丽的品德,自然就有了排解不尽的奢欲,而难有心无旁骛胸阔神怡之境,亦与美渐行渐远了。唐代诗人不然,他们尽管经历过种种磨难和坎坷,但心中始终拥有一方清朗的天地,自然就会有无处不美之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即是萧萧暮秋,在诗人的心中也是如此的壮美,也能生发美之深情昂扬的歌咏,而未有丝毫的悲切和伤感。因为他们不仅会欣赏自然的美,还会创造精神的美。他们以生活的体验和生命的挚诚去发现美创造美,自然就有了远离尘嚣的美之咏叹与升华。
如此看来,美是他们融进自然的心灵。
因而,不要说美离我们很远,当你的心灵融进自然质朴时,你就会感知美,也拥有美。“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是美,“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美,即使那一腔愁绪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也是美。美是真与善孕育的智慧和心景,美是我们走向远方的舟楫,也是我们沐浴生命的阳光。
当我们像唐代诗人一样走进自然,以真情真爱真知去看待寻常的人生时,心中就会放下一些杂念、一些污欲,就会走进美的圣地与境界。要知道,流年如水世事沧桑,一半的风月都在你心灵的孕育之中;要知道,亘古如斯天地永恒,一半的美感都在你心灵的冶炼之中。只要你一心向美,无论是在灯火迷离的闹市,还是在平淡偏僻的乡野,都会有让你心动之美,都会有让你独钟之美,而淌出逦韵流出清馨,亦成就你浑然天成的生命。
如此看来,美在心中,美在手中,美在脚下,美就在我们的追求创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