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逐渐过去,随着天气慢慢转暖,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也到来了。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每当清明到来之际,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会祭拜先人,除了祭拜的方式大致相同之外,各地也有一些特色习俗,比如:踏青、荡秋千、插柳等。在我们上海,清明时,除了祭扫先人,吃青团也是一项少不了的“传统项目”。
去年的清明节,我是在外婆家过的,到的时候外婆刚好要做青团,我自告奋勇地要求帮忙。外婆准备了三种青团子,绿色是艾草的,黄色是南瓜的,紫色是紫薯的,每种都是我爱吃的,豆沙馅更是我的最爱。我还没做过,所以先观摩,眼睛像雷达一样,全方位盯住外婆的手,只见外婆先把青团子搓成长条,然后摘成一个个乒乓球大小的小团子,捏扁后装入豆沙馅,手指左捏右捏地收了口,稍微搓了几下,一个漂亮的青团就做好了,整个过程干净利索。
我看外婆做起来很轻松,也觉得不难,便对一个青团子“下手了”,一开始还很顺利,可到收口时,怎么也合不起来,馅料总是漏出来,原来是我馅料放多了,外婆手指翻飞,很快帮我给它做了一个“外科手术”,终于把我的“处女作”拯救回来了。在外婆的指导下,我终于掌握了技巧,越做越熟练,没多久,就都做好了。外婆在蒸锅里倒上水,架上蒸架,铺上纱布,把青团一个个排列上去,白色的纱布上交错排列着三色青团,好看极了,嘴还没吃,眼睛已经饱了。蒸了二十来分钟,美味的青团就出炉啦,自己做的青团吃着格外的香甜,我一口气吃了三个,撑得午饭都没吃多少!
在我的记忆中,清明节总是飘着淡淡的清香,那是青团的味道,也是外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