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家还在茶亭镇,一年间有两三次看戏的机会,一听到有戏看,心里乐开了花。不过,我们小孩是看不懂戏也不看的,看戏?不就是人很多,有韭菜盒子,还有反过来架着的龙舟嘛!在龙舟上爬上爬下折腾,累了就拿出口袋里早就揣不住的一块钱,买四五个韭菜盒子(虽然我们习惯叫它韭菜饼)。祠堂外面也有卖玩具和别的小吃,无奈心里只钟情韭菜盒子,韭菜盒子像倒过来的小圆台,名为韭菜盒子,实际上里面总是豆芽。一个铁制的带竖直长柄的倒圆台形状的勺就可以做韭菜盒子,用勺子在上面铺一层面粉糊,筷子夹上一夹豆芽,再往上铺一层面粉糊,就可以慢慢放进油锅里炸,过会儿,把这勺倒过来,韭菜盒子就自己滑出勺子,进了油锅,继续炸,这时候里面还没怎么熟。刚炸上来的韭菜盒子里面是滚烫的,外壳金黄酥脆,咬一口都不敢咬断,半咬半拉下一口,嘴里一边哈气一边搅动,稍微不那么烫了,就“咔吱咔吱”嚼个爽快,心满意足地吞下。眼睛一瞥剩下的还有好几个,好好地盛在袋子里,满足了。心情是很美的。
有时候也正经地坐着,和大人一起看戏,但除了武松打虎的几个片段,什么也没记住。看戏的地方,不怎么大,像是一个祠堂进门要跨过长条形的石头门槛(又或者是一截木头呢?)我们坐的是乡下常见的长木凳,两个大人刚好坐得下,或三四个孩子挤一挤,也是刚好的。凳子是用过很久了的,暗沉但有光泽,边边角角上肯定要缺一块或磨掉了棱角,一不注意,坐另一边的人一起身,凳子就往自己这边高高地翘起,不摔跤也要吓一跳。凳腿四周满地的瓜子花生壳,每次看戏,瓜子花生是不能少的,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么多的瓜子,谁弄来的。不过想不清楚不碍什么,嗑就是了。看戏,大家的眼睛和嘴都不歇着,好像嘴里要不嚼点什么,弄不出点声响来,就不是来悠闲地看戏的。声响是越大越好啊,这才热闹,不热闹算看什么戏!一年里好不容易有几天热闹热闹,可不就要嚼累了腮帮子,叫好叫的涨红了脸嘛。
而要我总那么坐着,我坐不住,看着看着就溜到戏台后面去了,在人群里穿来穿去一点也不容易,不过小孩玩起来还知道什么是累?满场到处钻,这会儿跨坐在龙舟上,发现这里看台子上的人更清楚,视野开阔,没什么人能挡住我。过会儿就躲在幕布后鬼头鬼脑地看台下一锅粥样的人。
等满场不知跑了多少个来回,凳子慢慢地一条一条地空出来,地上成堆的瓜子壳也显现在眼底下的时候,我就该回家了。尽兴而归,反正是玩够了的。白天一个人走来,天黑了也一个人回去,没什么路灯,心里也不会害怕。再黑的路,走着走着,最后总是能看到光,越来越亮,走进那个最熟悉的门里,掀开桌子上的盖子,看看晚上烧了什么菜,有豌豆汤!拿汤勺舀一勺尝尝,还没凉透,可以扒碗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