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很奇妙。一队作家在厦门之夜聚到一起。白天我们在书店做马原的新书发布会,然后一起吃海鲜晚餐。我和马原是旧识,已经很多年没有遇到了,他大谈他在黑糯山开辟的一个新家园。好像在云南版纳那边,风光好,有山有水。
饭后就去了鼓浪屿轮渡,照旧是很多人,一群一群的,永不间断似的。我第一次走在夜晚的鼓浪屿巷弄里,走在老街和防空洞,几乎没有外人,于是在防空洞里鬼哭狼嚎故意叫着听回声。
当地人开始介绍历史,还有舒婷、连岳等与鼓浪屿有关联的作家逸闻,开始不断经过一些黑暗中的小洋楼,高低错落,说某位作家住的,打电话过去恰好不在家,哪栋楼好像是闹过鬼的,阴森森果然冒着鬼气,可以直接拍摄电影《黑楼孤魂》,我们的想象力大增,从楼的名字说到住客的传说热闹非凡。
拜访了某女画家的工作室,就在一片高地的上面,院子里可以俯瞰整个鼓浪屿,可惜是晚上,只有灯火。
还在一个杨桃小院里坐下休息了片刻,马原高大,坐在那里就好像是代表作协领导开会,好像说了鬼故事,静下来时,树上有杨桃果子掉下来,声音恰似特效配音。
有时候人的相聚很奇怪,新疆的,西藏的,江南的,山南海北的,聚在厦门,前些天我还在书店为厦门对岸的台北音乐人张四十三做了一个音乐分享会,张先生是创办台湾角头音乐的,做过老师出过无数唱片,推出了陈建年等一系列台湾原创音乐人。到底台湾离厦门近,张四十三的音乐分享会把书店的三楼空间挤爆棚了。我还和张四十三去电台做了两次午夜节目,他谈音乐我谈文学情感,记忆里那个男主持人鸿利很温情,一边做节目一边还在鼓浪屿开一家卖花生牛轧糖的小店,走的时候把牛轧糖作为礼物送给了我,非常香甜。
五湖四海,却似有一线相牵,聚在不是自己的故乡,互相初次见面也不陌生,微博微信已经让彼此相互了解,这样的感觉还是拜现代科技所赐,空间和时间的格局变得如此奇妙立体,缘分啊。
还记得狐尾山上那条叫筷子的金毛大狗每天陪我在山上散步的情形,我睡觉的时候它会忠实地趴在我卧室门口。还有厦门大学旁边的沙坡尾,那里的海和沙地,我最喜欢吃的土笋冻,那些琥珀似的晶莹小虫冻,营养又美容。离开厦门再没吃到。
所有美好连同那个鼓浪屿的浪花,还有曾厝垵——以前的渔村,现在繁华的旅游区,一家家小旅店与咖啡店、吃食店并列,我的女友藏羚羊也在那里开了一个书吧客栈,亮子开的酒馆如今已不复存在,但是那一年夏天我们在那里喝过很多酒,他的微博名字就是不喝醉的人是可耻的。那一切在记忆里不断勾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