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城市生活久了,便看到一些家庭的兴衰悲欢;在一家医院工作久了,便看到一些患者的生老病死。20多年前,一些中年子女陪伴刚刚老年的父母就医,现在,是年轻的老人照顾年迈的老人,鲜有不抱怨的子女。
中国不少家庭,父母不过50来岁,子女结婚后便以老人自居起来,又因为帮忙带孩子,更是缺少自我生活内容,早早并入子女家庭,两代人共同关注第三代成长。本来一头牛可以完成的耕地,非要两头牛劳作,很是浪费彼此的精力。
前段时间科室一位80多岁的老人病逝。要说老人的确多病可怜,子女的确孝顺忙碌,但是相互间怨言相向,述说起来各有各的心酸。老人所持自然是曾经的付出,但性格出奇怪异,子女离开就咒骂哭闹;子女照顾多年,从挺拔的壮年到微微佝偻的老年,耐心早已磨尽,经济也不允许常年请护工,彼此陷入焦灼的泥潭。
老人病情危重,那天轮值的女儿告诉老人,离开一会下楼买件物品,女儿前脚走,老人就开始寻找,哭闹喊叫说所有人都不管他,然后气喘大汗、面色青紫,我们一边安慰一边抢救,通知女儿赶回来。女儿回来后老人立即停止哭喊,但是女儿赶到后第一件事是让我们停止用药、拒绝抢救,她说再也受不了这种折磨。那一天,他们父女缘尽。
看到这一幕,内心实在感慨。对外都是些善良通情理的人,为什么轮到自己家人,就相互埋怨、禁锢、不放过彼此每每看到这样的老人,我便由衷庆幸自己80高龄的父母,不但身体健康,精神尤为独立,尽量不给他人增加麻烦的严格自律,给半百的我们极大空间,有机会他们还在给我们小小的帮助和照顾。
记得小时候半导体收音机吗?一侧有根银色的金属天线,套叠着粗细不同的三截,叠起来便于携带,需要接受频道时把它拉出来,调整角度就能听到清晰的声音。天线越长,接受信号的范围和功率就越大。常想,人和人之间就如同这天线,套叠起来就会变短、功率缩小,彼此放开延伸,范围和距离就会更宽更远。
赵医生不反对老年父母和子女的套叠,也不赞成中年父母和孩子的套叠,关于陪读,我一贯持保留态度。谁来到世上一遭都不容易,生命长度有限,总是希望有更多的内容和经历,绑着儿女学生生涯重复演绎一段历史,我很惋惜这些时间的浪费。当然,如果发现孩子天资聪慧、禀赋过人,从小立青云之志,倾父母之力栽培孩子,那是很值当的。
但是对于芸芸众生,大多平凡家庭,每一辈人都不过在完成生命的重复。陪读,犹如武侠剧中,师傅把功力输注给徒儿,以期增加徒弟的功力打败敌人,如愿以偿便好,只是生活中不尽如人意者也多。就像《带着爸爸去留学》中的孙红雷,陪读出一连串毫无逻辑、匪夷的惊喜,从此赵医生默默在喜欢的男演员中,划掉了那个小眼睛的名字。
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陪伴,但不失去自己的生活,这是我的原则。所以当孩子高考结束,长出一口气调整重心。据为娘多年观察,咱家小子就不是禀赋超常之徒,不能把全部功力输注给他,得留着自己练功提升,他有多大的修为看他的造化。
所以暑假里小子制定了系列计划,呆在家里的时间很短,心里一阵暗喜。好不容易走过和儿子的半套叠时期,正享受着努力工作、专心生活的好时光,规划出N个事项,不能因他的假期打破我的安排。儿子在外晃荡了一段时间,突然觉出家的好处,电话里迟疑着想回来,为娘一口拒绝:男子汉说话算话,不能变上变下。
不相互套叠羁绊,不只是父母、子女之间,也是夫妻、亲人、朋友之间。特别是夫妻,虽然秤不离砣,只要不是修炼双剑合璧,就需独自修炼,提升各人门派的武功。亲朋之间,自己能完成的事情,不轻易麻烦他人,就是最大限度地延伸每个人的生活空间和距离。
一根天线拉直了,才能接受信号;一把折叠伞伸出去,才能遮挡风雨。一个家庭,80岁的爹娘、50岁的我们、20岁的孩儿,过好了150年的内容,有老年的睿智、中年的从容、青年的精彩;过不好80年的长度,中年时套叠着父母、老年时套叠着子女,三代人都缺少自由的发展。
拉直一根天线,过好一世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