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闹市区。不足两百米的街道上有各种各样的小店铺。不分昼夜,行人匆匆,电喇叭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我的印象中,大贾在这里卖了十几年的水果。
大贾为人实在,从不玩心眼,价钱合适。我想买水果了就去他店里,时间久了,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也得以能近距离地观察其生活状态。
入夏后,大贾店的主打品种是西瓜,进的品种全,价格也最优。
一天下午,虽然太阳早已坠落天际,但时值酷暑,依旧热浪逼人。我在店外遮荫处闲坐了十几分钟,他做了七八单生意。顾客大都是家庭主妇和老人。他们买东西很是挑剔,不过跟他很少还价。一会儿相中这个,一会儿又指明换一个。无论大小和品种,一律要大贾保证是“好瓜”。有的还不放心,非要大贾在瓜上面开个小口子,看到里面的“内容”才决定取舍。
多年的摸爬滚打,大贾积累了一套娴熟的挑瓜技术。经他掂重、敲打、察外观、看成色,十有**是“好瓜”。偶尔看走眼,剖开后是生瓜或熟过了头,大贾也不推给顾客,无奈地摇着头,算成“自耗”。在他看来,让顾客满意而去,不回头扯皮或心生抱怨,就能赢得更多的回头客。
等他忙完了,我随口问,酷暑难捱吧?大贾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水,兴奋地说,一年中他最喜夏季。因为西瓜起码能卖三、四个月,销量很大。只不过,近年来物价上涨,西瓜的进价也水涨船高,里面的“利润”实际上被摊薄了。现在,一个七八斤重的瓜要二十多块呢!有些老人舍不得,商量着能不能只买半边。大贾顺势而为,作了调整。瓜类不经放,只能靠“走量”,快进快出。总的来看,卖瓜还是小有赚头的。集腋成裘嘛!
我看了看这间小水果店的里间,就只点着一盏节能灯,连个窗户也没有,空气难以流通,闷热难耐。
我惊奇地问:“你们晚上就睡这里啊?”他妻子边在外面炒菜边笑呵呵地答,语气里包含着嗔怪和责备:“可不是嘛,俺老板抠门,不舍得安空调,一把破电扇要死不活地摇着,搅起来的全是热风。每年卖瓜我们白天黑夜换着值班,感觉总是睡不够。这些年跟着他开店,吃没吃好,睡没睡好,在外面完全是活受罪哟!”
晚餐弄好了,好一点的菜是碗丝瓜肉片汤,其它都是小菜,还有一盘凉拌西瓜皮。平常,卖不出去的西瓜,夫妻俩都“自我消化”。吃多了,口里流酸水。大贾邀我喝点啤酒一起吃饭,我摆摆手。
他一口气喝下半瓶,很是得意地说:“我老婆是在瞎咋呼!做小买卖有苦也有甜。别小看这个瓜摊,这些年赚的钱在老家起了一栋楼,交了儿子女儿上大学的学费,还支付了老人的大额手术费。我们在外打拼吃些苦不算啥,只要有能力把家里的大事弄圆满就心满意足了。”笑容在他晒得黝黑的脸上溢开,写满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