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渐行渐远,冬天如约而来。而就在这两季交叉的缝隙之间,身处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雷山县,并没有冬天的样子。云卷云舒,行走在西江千户苗寨、朗德上寨这样的“世外之地”,寻得一段安宁时光。
雷山这个地方,走进去,便不舍离开。
炊烟、木房子、牧童……进入雷山地界,一种久远的乡愁味道便扑面而来。沿着弯弯曲曲的进山路,可以看见山坳平地间,有一些苗家人集中的居住地,胜似“世外桃源”。
朗德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中唯一一站乡村苗寨,朗德游人如织的背后,是一个民族古老文化的现代传承。
步行于郎德上寨,走过风雨桥,好客的苗家人早已备好隆重的贵宾之礼——12道拦路酒。很多人还是第一次见着这样的阵仗:从寨脚通向寨子里的石板路开始,到寨头的进寨门楼,穿着盛装的苗家姑娘们拿着牛角杯,芦笙吹起,第一杯、第二杯、第三杯、第四杯……
“第一道恭喜酒,第二道善良酒,第三道勤劳酒……第十道长寿酒,第十一道富裕酒,第十二道美满酒。”这个时候,随行的导游没闲着,乐此不疲地介绍着每道酒的含义。苗家人自酿的米酒,香气四溢,喜气之余,更能为远道而来的客人解乏除困。
生活讲究圆满,我很想喝掉最后三碗拦路酒,但打小怕酒的我,在人群中还是“混水摸鱼”地躲开了。
寨子的中央是一个小广场,快到表演时间了,有游客陆陆续续地从寨子的四面八方赶来,不一会儿,便将广场里三层外三层围成一个圆。芦笙舞、铜鼓舞等原生态的民族歌舞表演让人大开眼界,特别是芦笙舞,吸引了几个蹒跚走路的娃娃跟着大人“表演”,可爱至极。
在朗德,你会发现,除了苗族女子头顶上那朵显而易见的大红花,她们的针线活更是十分精妙,从头到脚,穿戴十分讲究,就连一对鞋垫都绣得精致,把自然景色、飞禽走兽都栩栩如生地绣在穿戴上,这种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是让很多人心生向往的。
车进乌东苗寨,停在一座不大不小的石桥上,桥下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放眼向苗寨望去,寨子倚着山,房前屋后,除了少许菜地,多是水稻田,一块接着一块成梯田状,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坐落在雷公山半山腰上的丹江镇乌东苗寨,群山环抱、云雾缭绕,显得安宁清静。一家人或邀约几个知心朋友,在这里能寻找到一种怡然自得的乐趣。
有人想进来,也有人想出去。寨子里几乎看不见年轻人,大多是老人与小孩。平平常常度日,简简单单生活,砍柴,种菜,拉家常,随意而为。这样的生活,会让久居喧嚣和嘈杂城市的人羡慕。
西江镇的麻料村与乌东苗寨相比,完全是两个样子。
麻料村里,苗家人代代相传银饰品加工。这个被称为“中国银饰之乡”“小锤敲过一千年”的苗寨,保留着古老手工制作银饰的传统。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拿手绝活,能把花鸟虫鱼、飞禽走兽锻造在银饰中。在村里,游客可以看到一套精美银饰的制作流程:熔银、锻打、制条、制丝、制片、压花、纹饰钻雕、编结、装配、清洗等十几道工序十分繁琐,而在匠人眼里,必须精雕细琢才能卖出好价钱。
凭借底蕴深厚的银饰文化,雷山县的麻料、控拜、乌高一带都是“银匠村”,带动了当地苗族银饰旅游产品的发展,这是民族文化的魅力!
西江千户苗寨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听朋友们说,了解苗族文化,西江千户苗寨是最好的选择。
西江每年举行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吸引了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雷山的每一个苗寨,都葆有着灿烂的苗族文化,那份古朴、厚重、自然和宁静,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