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易老天难老,取舍不清惹烦恼。人到暮年,感慨良多,但总剥不开取舍这一层坚壳,不少人陷进了多取少舍的怪圈,说的是这辈子挣了、赚了、赢了、肥了、富了多少?道的是失了、亏了、损了、穷了多少?
其实,每一个人从生到死,取舍的行程轨迹是前半生取多舍少,中间取舍持平,后半生取少舍多。年少时取其丰,娘乳爹饭,只管取之饱腹,不管施舍他人;壮年时取其实,为人妻夫,为人父母,赡养爹娘,千斤重担一肩挑,支大于收;晚年时取其精,洞察社会人生,坎坷多于红运,事事经过磨炼,看惯了是非,看破了红尘,看淡了人生,百事不问,悠闲养身,自足常乐。
归总来看:少取其丰盈,舍其不能有;状取其实惠,舍其不当有;老取其精细,舍其不必有。
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没有活力的人,往往取之不足;没有通悟的人,常常舍不得花。当然,取舍是一把双刃剑,取了,取多了,取足了,才有余力去舍,所以舍的前提是以取为基础的,舍的结果是取的奉献。取多取足之后,常发善心施舍,以图荣誉。有了荣誉桂冠,再取更加容易。
以人性论,人之初只知取,取得生命还要取得食物以养成长,成长中还要取得知识以丰富内涵。长大后,知书达理,则有取有舍,或取其熊掌而舍鱼,或取其利禄而舍名誉,或取其权位而舍性命。
人既老矣,已经走过了儿时、不惑、知命、耳顺等漫长岁月,迎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垂垂暮年,便更加懂得轻取重舍。这是因为风前之烛要防风,瓦上之霜需防晒。退化的脆弱身体好比登山履危、行舟遇险,先必将不必要的东西抛弃,仍嫌重就得再抛,再有险情则除了自身外,一物不留尚可保其生存。故老人总是大发慈悲,舍多于取,好行善事。只知取不知舍的老人,常常会落水坠崖,把老本也赔个精光。